昨儿个中秋佳节,
大部分人都是赏月的赏月,吃月饼的吃月饼,
然而互联网却是一刻也没消停。

微博话题#1599 元球鞋最高炒至 69999 元#昨天突然冲上热搜:

一时间,又把「炒鞋」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这次的主角,不是李宁,也不是鸿星尔克,
还是那熟悉的牌子:
耐克。

有记者发现,有款今年 7 月才上市的球鞋“闪电倒钩”,
原价不顾 1599 元,
现在已经被炒到了两万元左右,
最高价格甚至达到 69999 元,
溢价了 40 倍。

能被炒的,通常不是联名款就是各种限定款,
这次也不例外。
这双“闪电倒钩”是音乐人 Travis Scott、Fragment Design 藤原浩和 Nike Air Jordan 三方联名商品。

说实话,现在狐妹看到各种联名或者限量,已经免疫得差不多了,
因为这些商品在我眼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贵
(对没错就是我穷)

但即使是联名款,才发售两个月就溢价 40 倍,是不是也太离谱了...
而事发平台也是老伙计了——
得物 APP
就是原本的 毒

昨天事发后,也不管什么中秋不中秋了,
马上发了一篇声明:

大意就是说,
69999 元这个价格是卖家自己设置的,和平台无关,现在已经把这个商品做降价处理了。
另外,还有媒体说已经超过一千人付款:

狐妹倒是没看到。
跟据平台的回应,截止到下架为止,并没有产生过一单成功交易。。
对于“炒鞋”这件事情,
网友的反应也挺不一样的。
有人认为,鞋子不过就是用来穿的:

有网友说话就比较冲了,
说是这场风波都是没钱的网友挑起的,
大家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层面。

额...
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炒鞋”这行业也不是存在一天两天了,
早有很多文章把这其中的产业链扒得一清二楚。
有很多商🔥家在一开始就先用“XX 明星联名”、“限量发售 N 双”来作为噱头,再采用预约排队、抽签购买等方式ඣ进行“饥饿营销”。
那些“鞋贩子”,嗅到哪款球鞋有“爆”的潜力,就提前通过专业的抢鞋软件来囤积大量货物,
或者趁低价时大量买入,
当数量足够多时,左右鞋子的价格,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所以,通过鞋贩子的一通操作后,
鞋子的价格不再是供需关系造成的正常波动,而是有人蓄意从中做梗。

就在前几个月,耐克的北美副总裁才因为儿子炒鞋而被辞退,

你永远也不知道炒鞋的水有多深。
而那位网友,还在说什么“网友穷”,
谈什么“层次”,
这韭菜是当明白了属于是。

现在的炒鞋,就是一场赤裸裸的资本游戏。
前几个月“新疆棉”事件刚出,
原本 1499 元的李宁一夜之间就被炒到了 48889 元:

这还能用一句轻飘飘的“爱买不买”就带过去吗?
还有人搞什么“期鞋”,让买家提前付款,
其实自己并没有货源,来了一出空手套白狼。

买家被骗了 100 多万元,卖家则喜提 12 年鉴于套餐。
其实即使是单纯地抬高市场价格来炒鞋,
也有可能违法: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认为,球鞋品牌方、“炒鞋客” 以及各种二级市场交易 APP 平台,将所谓的潮鞋价格抬到了一个本不该有的天价。有些 “炒鞋” 行为可能涉嫌违法,要小心风险。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 5 倍以下的罚款。
*来源工人日报
不管是通过炒鞋赚了大钱,
或是最后血本无归:

最后的结果都是,普通人不能用正常的市场价格买到心仪的鞋子了。
其实狐妹还是有点疑惑的,
炒鞋这个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平台上几万块的鞋子也一抓一大把,那怎么定义“天价”?

有的球鞋确实有它的收藏价值和特殊意义,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被抬高到差不多的价格,
那炒到什么地步才算违法?
正常幅度的溢价可以接受,
但炒的太高,势必对整个行业的平衡都是破坏。
如何控制?
如何防范?
任重道远啊。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