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收打刚刚结束,种地的农民在喜庆小麦大丰收的同时,脸上又增添了几分愁容。因为夏收过后紧接着就是夏种,小秋作物能不能及时播种直接影响着秋粮产量。农谚讲“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回楼”这句话充分🤡说明适时播种对秋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去年小麦播种到现在河南全境几乎无降雨天气,造成了冬春连旱。通过和旱魔拼搏,小麦总算取得了好收成,这也印证我们这里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过去老辈人经常念叨这样两句话“收秋垛上没芽麦不好、收麦垛上没芽秋不好”这句话充分说明农作物足墒下种对一播全苗、苗齐、苗匀及后期产量的重要性。
今年整个麦收期间非常干旱高温少雨有利于小麦收打,对于夏播作物一播෴全苗,足墒下种造成了严重影响。有的秋作物从播种到目前已经浇了两到三次水,三十八九度的高温,浇过水没三天地就干了,🎶难怪手机上有人发抖音“赤日炎炎似火烧,田野禾苗半枯焦;农民心里真叫堵,空调间里哪知苦”,河南变成了可难(难)。

现在我🐬们平原地带所有土地基本上全部达到了井灌的条件,但是由于井灌配套𓃲设施不齐备,抗旱浇地仍然是费力劳神,夏季顶酷暑,冬季冒严寒的苦活累活。
分户种植的管理模式和联片种植的种粮大户及农场主式的管理方式无可比性,他们的水浇条件能享受国家的各项补贴和优惠政策,都是ಌ大型喷灌设施基本上都是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深化、乡村经济振兴、一些惠农政策的落实。一家人种几亩地的种植模式,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十年后的今天,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一些大型的灌溉设备,大型农业机械无法施展,农民种地投资大、投工大、收益甚微,已经阻碍和限制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我相信随着我国国力的强大,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定是党和政府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
看到当前乡亲们与旱情拼搏的场景,不由我回想起童年时期抗旱保苗的一些记忆。我是196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人,那个时候是大集体生产队时期,有模糊印象的抗旱工具就是有辘轳桶、捣杆等,在地上挖一个几米深的长土井或圆土井;有的在自己的自留地里,有的在生产队的菜园地里♋,这就是最原始的抗旱农具,用木桶不停的往地里提水灌溉,效率相当低。
听老辈人讲一九四二年河南大旱,饿死人无数,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写作文叫“忆苦思甜”要家长讲旧社会的苦,不忘新社会的甜,我们父辈们都不愿意回忆那段痛苦的历史,因为一想起来他们那一代人就揪心、掉眼泪。据父亲讲那是民国三十一年(公元一九四二年),他们叫遭年景,河南连续干旱颗粒无收,能吃的树皮、草根都吃完了,好多人家卖儿卖女、外出讨荒,当时的国民政府由于日寇入侵无心救灾,置老百姓的生命于不顾,造成河南尸骨遍地,大批难民往正西方向沿路🅺乞讨,很🅠多人都冻饿而死在路上,現在西安、宝鸡一带那么多河南老乡大多都是那个年代过去的。其它方向都是沦陷区,被日本人占领,国破家亡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不堪回首!
时间到了1970年前后,生产队菜园地人工挖掘的砖圈井上安装了抽水车,抽水车大多是人工推水,队里的小毛驴有空闲也用驴来拉水车,像拉石磨一样转圈跑,一米长的水簸箕不停的有清水流出,比辘轳、捣杆增加了数倍的流水量。夏季人们都在上面直接喝清彻的凉水,那时水没有污染又凉又解渴,这就是当🍌时最先进🌺的抗旱工具。
再后来响应一代伟人提出了水利是农业命脉的号召,人民公社成立了专业打井队,来各村巡回打井。生产队有了机钻井,也叫机井,深度约20米左右,里面下有弯砖垒制的圆形井管,开始购置柴油机拉动离心式水泵,大大增加了出水量,旱田变成了水浇地,浇地要修🐲好总垄沟,然后小垄沟、垄沟浇透后水才进地非常费水耗时。
农村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机井得到了普及和改良,大口砖管井变成了小口水泥管井,块块都变成了水浇地,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老式的水泵已经抽不出水,家家都添置了潜水泵,发电机组及浇地水龙带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浇地效率。再后来人们又购置了自喷水带、节能水带,潜水泵还配备了遥控器,有的🎐还配有喷灌设施,明显降低了浇地的劳动强度,这就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印象中抗旱浇地的发展过程。
以后随着先进灌溉技术的使用推广,土地承包的连片流转有可能更大幅度的减轻人们抗旱𒅌时的劳动强度,因旱灾造成粮食绝收、欠收现象已成为ꦑ永远的记忆。
文/黄汉臣 图片来自网络
写于2022年夏至节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