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望1”号船首
“远望1”号于1977年8月下水,1978年交付使用,成为中国航天远洋测控事业的先驱。2008年9月,“远望1”号完成"飞船和委内瑞拉通信卫星海上测控任务后,于11月12日安全返回中国,完成收山之战。
1978年至2010年的32年间,“远望1”号先后44次远征大洋,安全航行2600多天、44万海里,圆满完成远程运载火箭、气象卫星、载人飞船💮等57次国家级重大科研试ꦆ验任务,享有海上科学城的美誉,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在完成32年的海上科研任务后,“远望1”号正式退役。2010年10月22日,她被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赠予江南造船(集团)公司。2011年11月26日15时许,“远望1”号成功驶入上海江南造船厂原址2号船坞,这是“远望1”号铺设龙骨开始建造的出生地。
在2021年初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成了“远望1”号退役航天测量船的志愿者。
在上船做志愿者时,某天发现一位老年妇人带着一副黑边框的眼睛,步履坚实,齐耳短发银丝飘飘,从风韵举止看年轻时一定是一个知识分子。她站在船的甲板上,为陪伴她的小辈指指点点、东摸摸西看看,还激情🐈地谈论。
原来她是参加调试机舱设备的工程师,她很遗憾现在“远望1”号仅开辟甲板和驾驶台参观,而不能下机舱参观。但她还是深情地说:“亲爱的女儿,我终于在40年后又来看你了(船舶的性别特征是女性,造船人都把自己建造的船舶看成是自己的女儿)。我到了甲板上和码头上看到你的英姿,又想起当年夜以继日为你梳妆打扮的日子!当你建造完工离开江南厂码头时,我们就像自己的出嫁的姑娘一样依依不舍,目送你走向祖国的航天事业,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航天女英雄!”
当她来到驾驶台发现我穿了船长制服在作讲解,以为我是这艘船舶🌠的船长,立即向小辈说,船长在驾驶台,我的“女儿”还会驶出江南厂No.2船坞,再乘风破浪,继续执行航天测量任务?小辈向有点ꦯ重听的她说:“这是志愿者船长,曾经驾驶江南船厂制造的万吨巨轮驰骋在世界大洋上。也是一位真正的远洋船长。”
老人说:“船长,感谢你为民众介绍‘远望1’号,让她退役后还在发光发热。”
又一天,我又在驾驶台,一位老人走进驾驶台后感慨:“老伙计,我又回来了!”接着他带着自己的老伴和小姨子走到驾驶台磁罗经边上:“这就是我安装的磁罗经,看看还是老样子!船长,我就是这个磁罗经的安装工程师,我调试了磁罗经。”
他看到磁罗经里面泛着一个巨大的水泡,对我说:“唉。老了,连罗经中都出现水泡了!这个罗经需要加注蒸馏水和酒精了。我们的‘远望1’号可不能偏离航向啊!”
接着,他把磁罗经的三维平衡仪把磁罗经翻了过来,指着🤡一个螺丝钉说:“老伙计,磁罗经很容易消除水泡的。只要在这个孔内灌注蒸馏水就会把空气逼出来。”
不愧为磁罗经工程师!我跟这位内行罗经师解释:“是的,我们可以很快把气泡消除,但我觉得还是留着好,参观者提出疑问时,我可以给🎃他们解释磁罗经的工作原理,介绍磁罗经中为什么有蒸馏水,起到什么作用等磁罗经知识,否则,没有气泡,观众就没有提问了。”
老先生听了之后,思考了很长时间后才说:“对对🅺对,还是你的实践经验足,把缺陷变成绝好的知识点了,这叫脑筋急转弯。”他向我跷起了大拇指。

在为观众讲解磁罗经
因为“远望1”号退役以后停在No.2船坞中,很多老江南的工人慕名而来,纷纷在驾驶台跟我说:“我是老江南,看到这艘船还停在船坞中,让我们又有对江南船厂的念想了,想起了船体车间内闪闪发光的电弧花,船尾的直升机停机坪甲板就是我焊接的。”
在7月2日,我又在驾驶台看见一群老妇人,在舱壁上看着密密麻麻的电缆线,对一起来的老人们说:“这是我布置的电线!当年我在电气工程师的指挥下ꦇ,我把各种颜色的一根电线、一根电线焊接起来的。船长,我们可是江南船技校毕业的学生啊,是造船主力军!”

“远望1”号7月2日碰到的老江南女电工
此刻,这群老工人都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起来:“快看,这是我调试的高频电话!”

老江南造船工人
另一位马上又说:“那个主机的车钟是我接的电线,还有那个舵角指示器也是我接的电线!”
原来,他们是老🐎江南造船厂里面的电工班的姐妹花成员,今天他们成群结队来到“远望1”号上故地ꩵ重游。从她们的谈吐中,都流露出十分自傲的神色。
我还有一位“女朋友”,她是老江南船坞边上大吊车的起重女工,她叫芳芳。我们是在世博会期间邂逅的,认识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她是一位自♛学的摄影师,在世博会上,为我拍了很多照片。当她听说我又到“远望1”号做志愿者,她特地⛎和我联系,说:“我也要上船看看两位老朋友!一个是船长,一个就是‘远望1’号。”

我与芳芳,上图是2010年在中国船舶馆,下图是2021年9月在“远望1”号上
在疫情之前,她就带着女儿和在7月11日中国航海日出生的小外孙来到了“远望1”号驾驶台。他跟我说:“‘远望1’号在船坞内建造𓆏时,我就是No.2船坞的起重机司机,当年建造的时候,我们干得热♛火朝天。每天,当我上了起重机操纵室就全神贯注将码头上的设备调运到船上安装,我为她也立了功劳啊!在建造时,我们连吃饭都在操纵室内,唯恐拖延建造周期。现在我到船上后对每一块甲板充满了感情。”
每次,我目送着老江南的工程师、造船工人走下舷梯,一股感慨从心底里面冲出:“感谢你,亲爱的造船工程师,工人们,你们为中国的航天事业默默无闻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今天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军功章上还有你们的功劳哦!”
一位大连海事大学的校友,是中国海事搜救队的志愿者,他的祖辈、父辈都是老江南,这是他在我的微信上给我的留言和对话:
搜救志愿者-航海专业群小管:上次我爸还和我说了,在当年去船厂看造船厂当工人的奶奶,在船台上的工作。有时,在船厂工作的三姑穿一件船厂工作服就上船去了。她还爬上江南船厂“江南22”号工作船,去看当船长的爷爷。那时候,我还小,看到船🍨坞内“远望1”号外面都是脚手🍰架,一层层爬啊爬!

我在世博会中国船舶馆当志愿者
我回复:致敬!造船工人家庭!
救志愿者-航海专业群小管:先前,我推着奶奶来过2号船ꦯ坞,当时还没开放。奶奶ꦕ讲她参与了“远望1”号试航,跟船出去了,当时一大堆人在上面。“远望1”号她回到出生的地方了,可造她、设计她的多数造船工程师、工人已经驾鹤西去了。
我经常听爸爸说,爷爷把江南22号船开到大轮船旁边,为大船加油,他就爬绳梯上去。问问船上的海员,有没有认识我在远洋船上当海员的大伯,他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原来这位校友是航海世家和造船世家啊!家里人既造船又驾船。
我也从中了解了上海一段航海史,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是造船圣地。我老爸也是造船工人,我是海员,我女儿说:“爷爷造大轮船,爸爸开大轮船”。现在没有这样的家庭了。上海盛产中国海员的地方,是无冕的“中国航运中心”。可是,现在经济发展了,上海年轻人不“上海”了。“上海”的年轻人都是大西北和内地农村来的农民工了,连造船厂的工人都是农民工了。怪🎃ꦿ不怪,中国003号航母的船体大部分都是农民工焊接起来的。

“远望1”号直升机飞行甲板停机坪
此刻,我也隐隐地听到🧸中国航天指挥中心直播中听到这个声音:“北京、长江3号报告,神舟14号飞行正常!”
你知道吗?这就是远在太平洋中心的“远望1”号的姐妹船“远望3”号的报告声音!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