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激光器能不能切割(手持激光器优缺点)

(报告出品方/作者:西部证券,雒雅梅)

一、国产光纤激光器龙头,高研发筑牢领先优势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光纤激光器及其关键器件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在光 纤激光器领域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连续光纤激光器脉冲光纤 激光器、超快激光器等,是下游激光加工设备的核心器件。🌳激光加工设备作为传统机床 的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等领域,完成打标、切割、焊接、清洗等工🌳作。

1.1 深耕光纤激光器十五载,持续拓展产品谱系

锐科激光成立于 2007 年 4 月,是国内第一批光纤激光器研制企业,2018 年在创业板成 功上市。2008 年,公司研制出国内首台 25w 脉冲光纤激光器和首台 1♋00w 连续光纤激光 器,打破国外垄断。之后,公司又相继研发出国内首台 1Kw、4Kw、6Kw、10Kw、 100Kw 连续光纤激光器,保持国内技术领先位置ಞ。2019 年通过收购国神光电 51%的股 份,进入超快激光器领域。

公司产品谱系完整,功率覆盖范围大。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脉冲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 范围 10w-2Kw)、连续光纤激光器(10w-100Kw)、直接半导体激光器(80w-12Kw)、超 快激光器(50w-200w)四大类。

1.2 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深度绑定核心管理层

混合所有制典范,依托国有平台高速发展。2007 年,创始人闫大鹏与华工激光合资创立 锐科激光,各持有公司 50%股权。2007-2011 年,公司通过技术(闫大鹏)和产业(华 工激光)相结合,打破多项国外垄断,发展迅速。2011 年,航天科工集团全资子公司航 天三江集团收购公司 34%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依托国 有军工平台,公司激光器技术始终保持国内领先。2014-2021 年,公司营🌞收由 2.32 亿元 增长至 34.1 🉐亿元,CAGR 为 46.81%,营收实现快速增长。

长期股权激励实施,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夯基固本。2021 年,公司提出了为期 10 年的长 期股权激励计划,拟分两期执行,单期时间跨度为 5 年。首期股权激励计划已于 2021 年 8 月 17 日完成授予,覆盖 328 名高管、核心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骨干员工等,约 占公司 2021 年底员工总数的 8.1%,覆盖范围较广。首期业绩考核以 2019 年营业收入 为基准,要求 2022、2023、2024 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不低于 25%、26%、27%。另外 要求 2022-2024 年 ROE 分别不低于 15%、16%、17%且经济增加改善值(△EVA)大于 0。业绩考核指标设定乐观,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1.3 业绩稳健增长,现金流边际改善

营收稳ꩲ健增长,盈利边际改善。2017-2021 年,公司营收由 9.52 亿元增至 34.1 亿元, CAGR 达 37.57%;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2.77 亿元增至 4.74 亿元,CAGR 达 14.37%。 2018-2020 年,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行业开始价格战,中低功率激光器毛利率大幅下 滑,高功率激光器毛利率维持稳定。在价格战压力下,公司营收增速有所下滑,毛利率 和净利率下降幅度较大导致归母净利润负增速。2021 年,公司高功率产品出货量大幅提 升,不断拓展利润率更高的新领域,毛利率和净利率企稳回升。2021 年,公司营收和归 母净利润分别实现 47.18%和 60.17%的增速。

连续激光器高功率出货量大幅提升,高毛利单品超快起量。分业务看,2021 年公司连续光纤 激光器、脉冲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技术开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5.87/3.37/1.12/2.13 亿 元,YoY 分别为+47.36%/-0.68%/+103.55%/+182.93%。连续光纤激光器是公司主要收入来 源,增长稳健。在行业持续降价背景下,随着高功率出货量的持续提升,连续光纤激光器毛 利率企稳,未来有望提升。脉冲光纤激光器技门槛低,竞争激烈,毛利率偏低,在公司营收 中占比持续下降。超快激光器技术含量高,主要应用在显示面板、半导体芯片、锂电、光伏 等领域,毛利率高且增速快,后续有望成为公司重要利润贡献极。在练军备战、军队信息化 建设加速背景下,公司为航天科工集团提供技术开发的营收大幅提升。

高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2017-2021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由 10.87%增加至 14.36%。 拆分看,研发费用率的持续提升是期间费用率走高的主因。激光器属于技术导向型产品,公 司为维持技术领先性需保持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达 8.39%。随着 公司品牌效应的不断突出,销售费用率进入下降通道。公司管理费用率控制良好,基本稳定。 公司有息负债少,货币资金占比较高,故财务费用🐟率接近 0,债务风⛄险低。

公司现金流情况边际改善。受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缺芯影响,公司 2019 年加大原材料采购。 另外叠加价格战影响,公司 2019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负。2020 年,公司回款情况改善+大额 采购减少,经营现金流开始持续改善。2021 年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大幅下降。另外,公司 1 年期应收账款比例稳步提升,截至 2021 年▨,公司 1 年期应收账款占比 96.51%,应收账款质 量较好。(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有息负债率极低,公司偿债风险小。2018-2021 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不断提升。2021 年公司 资产负债率 36.4%、有息负债率仅 3%,两项指标对比可看出公司财务杠杆非常低,较高的 资产负债率由经营杠杆构成,这也体现出公司在产业链中较强的地位。总体来说,公司偿债 风险很小。

二、降本推动新应用涌现,激光器下游空间广阔

2.1 激光器占据行业核心位置,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

激光具备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和相干性好等特征。激光由激光器中的增益介质、泵 浦源、光学谐振腔三个部分协同产生。泵浦源向增益介质注入能量进行激励,增益介质的原 子受到能量激励后发生能级跃迁,由基态(能级 1)跃迁至激发态(能级 2),激发态原子 不稳定会自发地回归到基态,并放出(能级 2 与能级 1 能量差额的)光子,该光子在空间运 动过程中,也会激发其他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放出相同能量、波长、方向的光子,无数光子在 谐振腔中统一运动方向,往复运动,不断叠加,最终输出性质一致、高能量的激光束。

激光器占据产业链核心位置,约占下游激光设备价值量的 30%-50%。激光产业链上游包括光 学器件、电学器件、机械件三大类;下游为激光设备,包括激光切割设备、激光打标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清洗设备等。激光器作为产业链中游,居核心位置,约占下游激光设备 价值量的 30%-50%。以激光切割设备为例,激光器价🍬ꦑ值量占比高达 50%,且激光器功率越 高占比相应有所提升。

下游激光设备中国占据全球 60%份额,工业应用占据约 60%份额。2010-2021 年,全球激光 设备市场规模由 535 亿元增至 1374 亿元,CAGR 为 8.95%;同期,中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 收入由 97 亿元增至 821 亿元,CAGR 为 21.43%,增速远高于全球。中国激光设备市场占全 球份额也由 2010 年ไ的 18%提升至 2021 年的 60%。国内激光设备被广泛用于工业、信息、 商业、医学及科研等领域。

中国激光器占据全球 69%份额,材料加工与光刻占全球激𓆏光器应用 40%份额。2013-2020 年, 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由 90 亿美元增至 160 亿美元,CAGR 为 8.63%。据 Laser Focus World 预测,2021、2022 年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 184.8 亿美元、201 亿美元,YoY 分别为 15.43%、8.78%。对比来看,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由 2017 年的 69.5 亿美元上升至 2020 年的 109.1 亿美元,占全球之比由 53.2%提升至 69.1%,且预计在 2022 年将提升至 73.3%。 激光器下游应用包括材料加工与光刻、通讯、科研&军事、医疗与美容、仪表与传感器和娱乐、 显示及打印等,其中材料加工与光刻和通讯两大领域在 2020 年占比 64.1%。材料加工与光 刻领域对应工业制造业,使用的激光器以功率型为主,主要是以大功率进行能量输出;通讯 领域激光器则主要用来作为信♛息传播源。

工业领域占激光器 32%份额,光纤激光器占据工业激光器 53%份额。2020 年,全球工业激 光器市场规模达到 51.6 亿美元,占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的 32.2%。工业激光器作为光源应用 在工业制造加工设备中,根据光源的不同,分为光纤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和半 导体/准分子激光器四大类。2020 年,光纤激光器市场规模 27.2 亿元,占工业激光器 52.69% 的份额。国内规模以上激光器企🐎业主营业务大都为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性价比显著优于其他类型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无论是从电光效率、光束质量、输 出功率等性能指标还是从占地面积、体积、维护周期、相对运行成本等成本指标来看,均远 优于二氧化碳激光器、YAG 激光器💎、薄盘激光器。与半导体激光器相比,光纤激光器的劣势 在于电光转换效率更低,优势在于光束质量更好。由于光束质量的约束,半导体激ౠ光器应用 范围远不及光纤激光器。若光束质量这一指标能得到有效提升,凭借出色的电光效率,未来 半导体激光器有取代光纤激光器的趋势。

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规模达 125 亿元。激光器需求呈金字🀅塔型,高端领域如军工、医疗、科研等对 激光器性能要求高,对价格不敏感;中端领域如高端制造、汽车、五金等,多使用中高功率 激光器,追求性价比;低端领域主要为一般制造业,多选用价格低廉激光器,该类激光器市 场竞争充分。高端应用领域激光器毛利率高,但市场空间偏小🧸;低端应用领域则完全相反。

切割、焊接、打标为激光器主流应用,新应用领域正在培育。2020 年,切割、焊接、打标分 别占据激光器应用市场的 40.62%、13.52%、12.6%,其他如显示、增材制造的新兴领域占 比也在逐年提升。占比最高的切割应用经历过 2014-2017 年的高速增长后,竞争者日益增多, 目前处于激烈价格战阶段꧋。打标目前已属激光成熟应用领域,市场相对平稳。焊接应用受益 于手持激光焊兴起及下游动力电池处于高景气⭕周期,未来几年有望维持较高增速。

2.2 激光切割:中低功率替代已近尾声,厚板领域高功率大有可为

激光切割在中厚板领域的性价比远优于传统切割方式。激光切割是利用聚焦的激光束照射工 件,使被照射处的材料迅速熔化、汽化或达到燃点,同时借助辅助气流将熔化或汽化的材料 吹除,由此完成切割。综合切割速度、切割精度、切割宽度三项指标看,激光切割优于传统切割方式。激光切割目前主流应用聚焦在厚度为 50mm 以下的板材,未来伴随功率提升,有 望逐步取代等离子切割、水切割、火焰切割占据的特厚板领域。生产投入成本上看,伴随核 心器件激光器的持续降价,激光切割的性价比也不断凸显。

激光器功率提升不断突破激光切割厚度天花板。以切割碳钢为例,配备 6Kw、12Kw、15kw 激光器的激光切割设备的稳定加工厚度上限分别为 22mm、35mm、40mm。根据锐科激光官 微,锐科激光与奔腾激光开发的 30Kw 的激光切割设备,对碳钢的稳定切割厚度达到 70mm。 钢板一般按厚度分为薄板(<4mm)、中板(4-20mm)、厚板(20-60mm)、特厚板(>60m m)。激光切割已经可以替代特厚板以下传统切割,未来伴随激光功率的进一步提升,在特厚 板领域有望实现对等离子切割、水切割、火焰切割等传统方式的替代。

激光器功率提升带动激光切割效率提升。伴随♓激光器功率提升,切割厚度和切割效率双双提 升。以 40mm 的不锈钢切割为例,30Kw 激光切割设备较 20Kw 激光切割设备效率提升 25%。

中厚板领域,激光切割成本显著低于等离子切割。等离子切割是厚板领域的主要切割方式之 一。激光切割相对等离子切割成本更低的两大原因:(1)激光切割辅助设备及辅助人员少,固定成本大幅降低;(2)激光切割加工效率更高。以 30mm 碳钢厚板切割为例,12Kw 激光 切割、🙈20Kw 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300A)的每米运行成本分别为 3.05 元/米、1.32 元/米、 3.13 元/米,其中 20Kw 激光切割较等离子切割(300A)节省 57.8%的运行成本,成本优势 显著。

凭借出色的性价比,激光切割设备快速替代金属切削机床。2013 年、2021 年,金属切削机 床销量分🧸别为 72.59 万台、60.20 万台,激光切割设备销量分别为 0.27 万台、7.96 万台,激 光切割设备/金属切削机床销量的比值分别为 0.37%、13.22%。凭借出色的性价比,激光切 割设备实现了对传统金属切削机床的快速替代。当前,激光切割设备对金属切削机床的渗透 率只有 13.22%,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薄板领域的替代接近尾声,厚板领域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7-2021 年 数据,我国薄板、中板、厚板、特厚板库存占比均值分别为 4%、50%、33%、13%。薄板🉐金 属切削机数量占比可近似用 4%表示,这部分主要由 2Kw 以下激光切割设备替代;中厚板金 属切削机占比近似可用 83%来表示,这部分主要由 2Kw 以上的激光切割设备替代。中低功率 激光切割设备销量/薄板金属切削机床销量之比已从 2013 年的 4%提升至 2021 年的 239%。 薄板切割领域,激光切割设备已实现对金属切削机床的大幅反超,预计激光切割在薄板领域 的替代接近尾声。高功率激光切割꧒设备销量/中厚板切削机床销量之比从 2013 年 0.27%提升至 2021 年的 4.16%。厚板切割领域,激光切割渗透率仍较低,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预计到 2025 年激光切割设备销售规模将达到 404🍷 亿元,CAGR9.6%。伴随上游激光器的降 价,下游激光切割设备价格也持续下降。单台激光切割设备销售均价已从 2016 年ꦡ的 81.4 万 元下降至 2021 年的 35.2 万元。

2.3 激光焊接:手持激光焊与动力电池打开行业增长空间

与传统焊接相比,激光焊接性能优越。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 高效精密焊接方法,具有熔深深、速度快、变形小、对焊接环境要求不高、功率密度大、不 受磁场的影响、不局限于导电材料、不需要🍰真空的工作条件并且焊接过程中不产生 X 射线等 优𝕴势,被广泛应用于高端精密制造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

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激光焊接市场规模快速提升。2016-2020 年,中国激光焊接设备市场 规模由 41.7 亿元增长至 110.5 亿元,CAGR 为 27.59%。激光焊接分为低端和高端两大市场。 低端市场以爆款单品手持激光焊为主,高端市场以动力电池、汽车配件ꦓ、消费电子领域为主。 随着激光器价格的快速收敛及激光焊接设备性能的持续提升,激光焊接设备在低、高端市场 渗透率均在快速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更高的效率对应更少的人员配备,手持激光焊较氩弧焊成本优势显著。手持激光焊以 2Kw 以 下功率为主,主要用于 5mm 以下的金属和非金属板材焊接,应用领域包括钣金、厨具、卫浴、 五金等轻工行业,与氩弧焊的应用基本重叠。手持激光焊的焊接效率是氩弧焊的 3-5 倍,更 高的效率对应更少的人员配备。按照一个成熟焊接工人年薪 8 万元,设备折旧年限为 4 年, 在完成相同工作量的背景下,氩弧焊年均成本为 24.15꧋ 万元,手持激光焊年均成本仅为 9ജ.25 万元,手持激光焊成本优势显著。此外,手持激光焊较氩弧焊更环保,焊接效果也更好。

预计至 2025 年手持激光焊机市场空间 110.93 亿,CAGR71.75%。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 焊机分会统计数据,2020 年我国电焊机销量 1346 万台,其中氩弧焊机 134.6 万台,占比约 10%。对比看,2020 年手持激光焊销量仅 7000 台,手持激光焊对传统氩弧焊替代空间仍很 大。根据光惠激光预测,2025 年手持激光焊销量将达到 50 万台,😼基本维持每年翻倍的增速。 2020 年手持激光焊单台销售均价约 5 万元,我们预计快速放量背景下,未来每年价格降幅 1 5%。

激光焊在高端市场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汽车、消费电子三大领域。联赢激光主营聚焦激光 焊接,为国内激光焊接头部企业。根据联赢激光 2021 年披露数据,其营收主要来自于动力电 池、五金及汽配、消费电子三⛦个ꦿ领域,占比别为 71%、12%、11%。

1.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生产中,需焊接的部位多且工艺难度大。相较传统焊接方式,激光焊接具有焊点小、 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且良品率更高等优势。激光焊接设备是目前动力电池生产线的 标配设备。 市场空间测算假设:根据 GGCI 数据𒐪,预计 2025 年、2030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5 50Gwh、3000GWh。2018-2020 年,中国动力出货量占全球之比保持在 55%以上,假设 20 25 年、2030 年中国占全球之比维持在 55%的水平。预计 2025 年、2030 年动力电池每 GWh 新增产能对应投资额分别为 3.5 亿元和 3 亿元。另外根据联赢激光招股说明书,激光焊接设 备在动力电池产线建设中占比 5%-15%,取 10%。

2. 汽车

汽车轻量化助力激光焊接业务加速发展。 市场空间测算假设:假定 2021-2025 年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 2015-2021 年增速 不变,为-0.38%。根据焊接之家,在汽车制造业,制造装备投资一般占固定资产投资 20%, 其中焊接设备又占制造装备投资的 10%,即焊接设备在投资中占比 2%左右。根据 ofweek 披 露数据,2020 年我国激光焊接在汽车制造中渗透率在 ꦺ20%-25%,取 20%,同期欧美渗透率 已达 60%。不妨假设未来每年渗透率以 2%的速ღ率提升。

3. 消费电子

加工精度高、可焊面积小、被焊材料薄是 3C 精密焊接领域的三个技术瓶颈,传统焊接方式 容易导致零件熔毁、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激光焊接凭借聚焦点小、峰值功率高、热输 入小等优势,在 3C 焊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目前,激光焊接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的 PCB、 壳体、屏蔽罩、USB 接头、导电贴片等。 市场空间测算假设:(1)2015-2021 年,中国 3C 固定资产投资 CAGR 为 17.84%,假设 20 21-2025 年在基数增大的背景下,仍保持 15%的复合增速。(2)根据联赢激光招股书, 消费电子制造业设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40%。Gartner 认为,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投资中, 焊接设备占比约为 0.5%。可知,焊接设备在 3C 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占比 0.2%。(3)根据 Of week,3C 领域♚激光焊接渗透率为 30🔴%,假定该比率未来以 1%的速度提升。

2025 年,中国激光焊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428.5 亿元。根据上述对手持激光焊、动力电 池激光焊、汽车激光焊、3C 激光焊的测算,四项叠加市场规模,2021 年为 133.32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428.51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为 33.90%,其中手持激光焊和动力 电池激光焊做出了最高的增速贡献。未来伴随激光焊接功率和性能的进一步突破,激光焊接 在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应用也将逐步打开。

2.4 激光清洗、熔覆:市场潜力巨大,新兴应用蓄势待发

激光清洗性能优越,更加绿色环保。激光清洗是指利用高能激光束照射工件表面,使表面的 污物、锈斑或涂层发生瞬间蒸发或剥离,高速有效地清除清洁对象表面附着物或表面涂层, 从而达到洁净的工艺过程。与传统的机械清洗法、化学清洗法和超声波清洗法不同,激光清 洗不需要任何破坏臭氧层的 CFC 类有机溶剂,无污染,无噪声,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是一种 “绿色”清洗技术。

激光清洗应用领域广泛,国内潜在市场规模约 600 亿。目前,激光清洗被广泛用于文物修复、 医疗美容轮胎模具、工业制造等领域。未来随着激光器功率和精度的提升,激光清洗将进 一步拓展船舶、航空航天、精密电子市场。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2020 年全球工 业清洗市场规模 489 亿美元,激光清洗渗透🅠率仅 ♛1.3%,后续提升空间巨大。

激光熔覆有望替代传统涂层制备工艺。激光熔覆是将涂层材料放置于基体表面,经激光辐照 使之与基体表面浅薄层同时熔化,并快速凝固后形成稀释度极低,与基体材料成冶金结合的 表面涂层,从而显ꦫ著改善基体材料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及电气特性等的工艺方 法。与传统的硬铬电镀、热喷涂、堆焊等方法相比,激光熔覆具有效率高,更环保等优势。

激光熔覆应用场景持续打开,预计 2026 年全球激光熔覆市场规模 8.23 亿美元。凡是需要修 复的金属都可以通过激光熔覆完成,激光熔覆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石油石化、五 金刀具、汽车模具等行业。随着激光器性꧙能逐渐稳定叠加整机价格持续下降,下游客户对激 光熔覆的可接受度也不断提升。根据 Research and Markets 数据,2021 年全球激光熔覆市 场规模为 4.83 亿美元,预计到 2026 年将达到 8.23 亿美元,2021-2026 年 CAGR 为 11.25%。

三、激光器中低端价格战激烈,高端依赖技术突破

3.1 中低功率已近尾声,激光器国产替代主战场已转移至高功率段

6Kw 功率段为当前国产替代主战场。进口激光器凭借品牌及性能优势较国产有 20%-40%溢 价。国产与进口产品价差,1Kw、3Kw、10 Kw 功率段均保持在 25%左右,6Kw 功率段在 41.7%。6K𝐆w 功率段价差更高也反映出国产替 代的主战场在 6Kw 段,国产凭借更低的定价不断抢占进口产品份额。1Kw 和 3Kw 的国产替 代预计已经基本完成,未来国产替代主战场预计也将由 6Kw 向万瓦以上转移。

国产厂家在价格、成本和服务上较国外厂家更具优势。价格上,与国外产品相比,国产产品价格低 20%-40%。成本上,激光器生产工艺复杂,依赖技术工人组装。IPG、锐科激光、创 鑫激光人员构成中生产人员占比 60%-75%,人工成本在激光器生产中不可忽视。全球龙头 I PG 大部分员工分布在美国和德国等用工成本更高的发达国家,锐科激光和创鑫激光主要生产 基地均在国内,用工成本上较 IPG 更具优势。服务上,锐科激光和创鑫激光在全国所有省、 直辖市、自治区均设有服务办事点,均提出“8 小时内提供解🌠决方案,48 小时内到达现场上 门服务”的售后承诺。

3.2 价格战背景下,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国产份额稳步提升

价格战背景下,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2016 年之前,IPG 统治国内市场,在原材料成本稳 步下降叠加企业内部降本措施,激光器价格每年维持 10%-20%的温和降幅而不影响主♍要企业 的盈利能力。2018 年开始,伴随国产厂家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对市占率的追求,激光器行业开 启大幅降价模式,每年降幅高达 40%。以 3Kw 激光器为例,价格从 2018 年约 40 万元/台的 水平降至 2021 年 10 万元/台的水平,价格降幅高达 75%。与此同时,主要光纤激光器企业 毛利率开始大幅下降,如锐科毛利率从 45%左右降至 30%左右。在价格战竞争激烈的 2018- 2021 年,国产激光器企业份额大幅提升,以锐科和创鑫为代表的两家国产企业市占率从 26.8% 提升至 45.6%。不过,国产份额的提升主要聚焦在中低功率领域,预计未来在 10Kw 以上更 高功率领域的市占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内光纤激光器市场集中度高,CR3 占比 73.7%。2017-2021 年,国内光纤激光器 CR3 占 比分别为 75.1%、75.8%、78.1%、75.6%、73.7%,保持相对稳定。CR3 始终为 IPG、锐科激𝔍光、创鑫激光三家,2021 年三家市占率分布为 28.1%、27.3%、18.3%。拆分 CR3,国外 老牌厂商 IPG 份额不断下滑,自 2017 年的 53%下滑至 2021 年的 28.1%。在中低功率质量 不输 IPG 背景下,国产厂商典型如锐科激光、创鑫激光凭借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更及时的本 土服务,逐步蚕食国外厂商份额。国产激光器龙头锐科激🐭光市占率也从 2017 年的 12%提升 至 2021 年的 27.3%,与 IPG 仅差 0.8%。未来伴随国产激光厂商在高功率段的不断突破,预 计 IPG 在华份额将持续下滑,国产厂商锐科激光和创鑫激光等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3.3 竞争要素:短期降本站稳中低端市场,长期技术突破进军高端市场

3.3.1 短期:提升自制率和单模功率,降低单瓦成本

激光器光学系统成本占比超 65%,光学系统中泵浦源和增益光纤成本占比合计超 85%。典型 的光纤激光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电源系统、控制系统和机械结构四个部🐻分组成,在电源系统 的激励下,光学系统实现电光转换,并在控制系统的监控下完成激光输出。根据锐科激光招 股书披露数据,光学材料在原材料当中占比 65.43%,是光纤激光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光学系 统由泵浦源、增益光纤、光纤光栅、泵浦合束器及激光传输光缆等光学器件材料组成。泵浦 源由半导体激光芯片和其他光学模块组成,增益光纤由特种光纤(区别于普通通信光纤)制 成。其根据锐科招股说明书,泵浦源占光学系统成本之比为 52.91%,光纤(有源+无源)占 比 35.27%。

国产厂商自制率与 IPG 相比仍有差距。低端激光器技术门槛低,主要依靠成本竞争;高端激 光器定制化属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技术和工程化能力。价格战背景下,降本仍然是国产厂家 突围的主要方式,而实现上游原材料自制也是目前头部激光器企业降本的主要方式。截至 20 21 年,作为全球激光器龙头的 IPG 在光学部件部分已经实现♔了全部自制,综合自制率高达 9 5%;锐科激🔜光目前尚有光纤光栅和光输出器件需要向国内厂商采购,以光纤为例,锐科自制 率已高达 70%。创鑫激光在原材料自制上与 IPG 和锐科激光尚有较大差距。

产业链垂直整合降本需要匹配较大的市占率。较大的产值规模是核心原材料自制率提升可以 降本的前提。产值规模太小时,原材料自制成本会高于外购。故向上游垂直整合来降本的战 略需要匹配市占率的提升,市占率越高,原材料自制的单位固定产本越低;而当产值突破自 制可以降本的阈值时,自制率越高降本力度越大;故突破自制率降本的产值阈值后,自制率 和市占率会形成正反馈循环,头部企业将强者恒强。以激光芯片为例,半导体激光芯片的生 产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IPG 作为行业龙头,有足够的产值规模来支撑其自制芯片。2009-20 20 年,IPG 激光芯片每瓦成本大幅下降 85%,一方面是🎐因为芯片符合摩尔定律,集成度提升 带来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IPG 持续提升该部件的自制率。

同等功率下,单模激光器较多模元器件使用量大幅减少。多模激光器由多个单模激光器合束 得到,单模激光器输出功率越高成本优势越明显。以 12Kw 激光器为例,一台由 4 台 3Kw 单 模块激光器合束得到的 12Kw 多模激光器比一台 12Kw 单模块激光器多增加了 3 套谐振腔的 成本,同时人工和制造成本也随之上升。同功率下,单模激光器与多模激光器相比,各类成 本基本按照合束的数量成比例下降。目前,IPG 单模激光器功率最高可到 20Kw,国内锐科激♔ 光和创鑫激光只能做到 12Kw。单模功率提升的难点在于有源光纤的热负载能力要大幅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与多模相比,单模在效率和性能上也大幅提升。多模激ꦍ光器由多个单模激光器合束而成,模 块之间的光路、电路、水路均需互联,熔接点多,光束输出过程中容易受损,而单模由于结 构简单,所用器件和熔接点更少,稳定性也大幅提升。此外,同等功率下,单模较多模的效 率也有提升。以切割 3mm/10mm/16mm/20mm 厚度的不锈钢为例,6.6Kw 单模较 6Kw 多模 激光器切割速度分别高出 60%/33.33%/40%/50%。

3.3.2 长期:提升研发能力、加强技术储备,逐鹿高端市场

IPG 激光器应用全面开花,国内聚焦中低端材料加工领域。IPG 凭借深厚的历史与技术积淀, 下游应用多点开花,其激光器被广泛应用在材料加工、通讯、先进科学(科研&军事)、医疗 等领域。国内头部激光器生产企业锐科激光和创鑫激光目前产品主要聚焦在材料加工领域, 对于附加值更高的通讯、先进科学和医疗领域涉及较少。此外,在材料加工领域,国内激光 器企业的业务也主要聚焦在打标、中低功率切割、手持焊等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领域,IPG 则聚焦在高功率切割、动力电池焊接🔯等附加值更高的领域。2021 年,IPG、锐科激光毛利率 分别为 47.67%、29.35%。

激光器高端应用领域竞争格局更优,盈利能力更强。激光器盈利能力高低与其是否是作为工 具使用高度相关,具备工具属性的应用领域,一般市场空间大,对价格敏感;非工具属性的 应用领域,一般市场空间小,对性能要求更🅠高,价格非主要考量因素,故毛利率较高。诸如 科研、军事、医疗等领域对于激光器性能要求甚于价格,故盈利能力优于材料加工领域。材 料加工领域꧒,微观应用对性能要求也高于宏观应用,故对应盈利能力也更佳。

以切割为例, 芯片切割等微观切割相对钢板切割等宏观切割对切割设备的性能要求更高,对应的竞争格局和盈利能力也更佳。锐科激光 2019 年收购的国神光电聚焦 LED 芯片切割,对应锐科激光营 收口径的超快激光器部分;锐科激🌺光本部业务涵盖切割及少部分焊接业务,主要对应营收口 径的连续光纤激光器部分。2019♎-2021 年,锐科激光超快激光器毛利率远高于连续激光器毛 利率,且保持相对稳定。

逐鹿高端市场需具备扎实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包层侧面✨泵浦技术和分布式单发射泵浦结构是 I PG 的技术基石。包层侧面泵浦技术通过简洁的机制以极高的效率将多模二极管光转换为单模 光纤激光器光,同时大幅提升了激光光束的质量。分布式单发射泵浦结构形成了无需维护的 泵浦解决方案,其中的单芯结二极管寿命超过 100000 小时。

IPG 技术的领先源于持续的高 研发投入,2021 年 IPG 研发支出 8.9 亿元,超过锐科激光 2014-2021 年累计研发支出 7.8 亿 元。在保持较大收入规模体量的情况下,IPG 的研发费用率也远🐎高于锐科激光和创鑫激光。I PG 成立于 1990 年,是🙈光纤激光器领域开创者,凭借技术先发优势,盈利能力保持行业领先, 有能力维系高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国内激光器企业只有不断加大研发,提升技术 实力、扩充产品线,才可能在高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近几年来,国产龙头锐科激光也在持 续加大研发投入,逐鹿高端市场。

低功率切割内卷严重,高端焊接国产尚待导入。切割和焊接分别为国产激光器企业核心和欲 拓展的战略业务。在材料加工领域,切割、焊接分别属于前序🐼、尾部生产环节,焊接环节出 错可能导致整个产品直接报废、前序生产投入作𒀰废,故焊接环节对于产品性能的要求更高。

据创鑫激光官微介绍,全国有超过 8000 家激光相关企业,70%企业核心业务堆积在低功率切 割下料这一初𝓀始的加工环节,这导致整个激光切割产业链深陷薄利经营模式。焊接领域,国 内企业主要聚集在低门槛的手持激光焊,对于动力电池等高端领域突破有限。动力电池激光 焊接设备在动力电池生产线中价值量占比小,但对产品良率具有决定性作用,故国内动力电 池🌸厂商如宁德时代等主要采用 IPG 等国外厂商的激光器。国产龙头锐科激光在动力电池等高 端焊接领域已开展国产验证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3.4 市场集中度:激光器显著高于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激光设备

激光器市场集中度显著高于上游原材料及下游激光加工设备。

1)上游半导体激光芯片 CR1 市占率 13.41%,特种光纤 CR3 市占率 59.1%。激光器上游原材料包括光学🐟材料、电学材料、 机械件等,其中光学材料价值占比约 65%。电学材料ꦍ和机械件等基本是充分竞争市场。光学 材料中泵浦源占比 50%以上,特种光纤占比 25%以上。泵浦源主要由半导体激光芯片构成, 根据长光华芯招股说明书,2020 年长光华芯占据国内半导体激光芯片 13.41%的市场份额, 位居第一。特种光纤 CR3 合计占据 59.1%份额。2)光纤激光器 CR3 市占率 73.7%。3) 下游应用中激光切割设备市场份额 40.62%,激光切割设备 CR3 市占率 24.8%。总结来看, 激光器行业集中度显著高于上下游,产业链议价地位相对更高。

四、多渠道降本增效,高研发助力高端转型

4.1 地理优势与优质售后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公司地处武汉光谷,百亿发展基金助力激光产业跨越发展。锐科激光总部位于武汉光谷,隶 属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光谷是我国激光产业发源地,截至 2021 年,光谷激光企业超过 200 家,2020 年激光企业总收入突破 200 亿元。到 2035 年,激光企业产值达到 3000 亿元。与此同时,东湖 高新区出台了“激光产业黄金 10 条”扶持政策,其中包括设立 100 亿元激光产业发展基金, 用于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并购、增资扩股、技术创新等投资;此外对于企业设备投入给予 10% 的补贴、研发费💙用投入超过 5%的且有给予 20%的费用补贴。

完善的服务网络,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公司在大陆所有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均设有服务 网点,应对客户需求提出“8 小时给出解决方案,48 小时抵达现场维修”的服务承诺。优质 的售前、中、后服务助力公司持续获取更多市场增量。立足大陆市场,公司在主要地区及国 家均设有办事处。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网络,公司客户数量由 2015 年的 367 家已上升至 2021 年的超 2000 家。截至 2021 年,公司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亚非等发展中国 家。2022 年开始,公司开始通过参加展会等方式增加在ಌ欧洲市场的曝光度,拟涉足 IPG♔ 长期 占据的欧洲市场。

4.2 强研发护航高端转型,产品全助力市场拓展

公司高研发投入实现国内领先、国外赶超。公司研发投入由 2016 年的 0.38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2.88 亿元,CAGR 为 49.94%。公司研发费用率稳步提升,至 2021 年已达 8.4%。高研 发投入推动公司技术创新,截至 2021 年底,公司专利数量达到 509 项,IPG 为 600 项,🔯与 I PG 专利差距持续缩小,其中公司发明专利从 2017 年的 24 项提升至 2021 年的 73 项。2022 Q1 公司研发费用 0.7 亿元💎,同比增长 139.3%,单季度研发费用已超 2017 年全年支出。高 研发投入下,2021 年公司面向激光焊接、熔覆、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累计推出 2 3 款新产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同期 IPG 仅推出一款手持激光焊新品,创鑫激光仅推出 3 款新品。公司产品迭代与响应市场速度远快于 IPG 与创鑫激光。

激光产品谱系国内最全,部分领域实现对 IPG 赶超。公司已实现脉冲、准连续、连续光纤激 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超快激光器产品布局,产品谱系与 IPG 匹配,国内最全。与 IPG🌳 相比, 公司的差距体现在连续光纤激光器最高单模功率上,不过在强大的研发实力与持续的研发投 入加持下,公司预计在该领域也有望实现赶超。除此之外,公司在脉冲、准连续光纤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上的布局均远超过 IPG 和国🅷内的创鑫激光。下游应用领域上,公司也在快速进 入目前新兴领域如激光焊接、激光清洗、激光熔覆等。同时随着连续型光纤激光器功率的提 升,公司也不断往新能源、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延伸以提升产品附加值。

切割产品高功率𓆏化,焊接、清洗产品导入高端客户。2021 年,公司 30Kw/40Kw/100Kw 超高 功率产品开始销售,全年万瓦以上激光器销售超 2380 台,yoy+243%;6Kw 以上高功率激光 器销售超 5900 台,yoy+175%。切割领域,公司高功率激光器出货速度显著加快。焊接领域, 公司于 2018 年与动力电池龙头客户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在龙头客户销售已有实质性突破。清 洗类产品已与众多龙头客户形成批量合作。

国神光电主营超快激光器,产品主要包括 200W 红外皮秒/100W 绿光皮秒/50W 紫外皮秒,100W 红外飞秒/30W 绿光飞秒/10W 紫外飞秒,10W 深紫外皮秒激光器,200W 亚纳秒激光器等,广泛用于芯片切割、面板玻璃切割、PCB 切割等微加工领域。2021 年,国 神光电销售皮秒/飞秒激光器约 600 台,超快领域市占率国内第一⛦;同期国神光电实现营收 1. 12 亿元,净利润 5684 万元,净利率 50.7%,显著高于公司其他业务盈利能ᩚᩚᩚᩚᩚᩚ⁤⁤⁤⁤ᩚ⁤⁤⁤⁤ᩚ⁤⁤⁤⁤ᩚ𒀱ᩚᩚᩚ力。

在“我国 2050 年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的目标下,我国国防工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激光器作为前沿高科技产品,将广泛应用到 新式武器装备中。根据 GIA 发布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激光作为特种领域重点细分领域预计 在 2026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407ꦍ 亿美元,CAGR 为 23.6%。公司作为国产激光器龙头及航天 科工体系内子公司,在新的一轮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中将充分受益。财务上看,公司将特种业 务营收划分在技术开发口径。2016-2021 年来,公司技术开发服务实现了 74.94%的复合增长。

4.3 三大途径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公司通过采购、研发、生产三大途径降本,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行业激烈价格战背景下, 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因素。公司主要通过采购、研发、生产三大途径实现降本。 1)采购:梳理关键原材料成本及核心供应商形成重点供应商的生态圈,确保供应商及采购原😼 材价格稳定,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2)研发:提升关键零部件自研、自产率,实现降本和对 产品和质量的把控。持续推动工艺升级,提升核心元器件的功率和效率。3)生产:持续推进 自动化建设,提升核心元器件生产自动化率,降低人工运行成本,提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生 产效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与上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原材料保供与成本可控。光学器件为激光器核心原材料,光 学器件中泵浦♋源和光纤两项合计占比近 80%。泵浦源核心器件为半导体激光芯片,公司半导 体激光芯片绝大部分采购自武汉锐晶和长光华芯,其中武汉锐晶为公司控股股东航天三江控股子公司,长光华芯董事长由公ꦯ司前任监事闵大勇担任。公司特种光纤采购自武汉睿芯和长 飞光纤,其中武汉睿芯为公司全资子公司,长飞光纤副总裁闫长鹍为锐科副董事长闫大鹏之 弟。在美国对中国核心关键部件实施制裁的背景下,核心原材料供应商均在不同程度与公司 有关联关系,保证了公司原材料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持续推进,单模功率不断提升。龙头 IPG 核心原材料全部实现自制,降 低成本的同时保障了产品质量。公司依赖自身研发优势,仿效 IPG 走产业链垂直整合之路。 截至 2021 年,公司已掌握包括泵浦源、特种光纤、光纤耦合器、传输光缆、功率合束器、光 纤光栅等核心原材料的自制能力。以特种光纤为例,公司已经实现 70%-80%的自制率,未来 有望实现完全自制。单模功率提升可大幅减少元器件使用量实现降本,公司目前单模最高功 率可实现 12Kw,多模产品中应用的单模也开始逐步从 3Kw 向 6Kw 和 12Kw 转变,有利于进 一步降低激光器的生♐产成本。

前瞻性布局自动化产线,旨在降本增效。激光器生产步骤繁多,需要大量的生产人员完成装 配工作。2021 年,锐科激光人员构成中生产人员占比高达 72.18%。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 提升,自动化生产亟需提上日程。2021 年 12 月,公司拟投资 50 亿元在黄石投建激光器智能 制造基地,引入自动化生产产线,完成激光器及核心器件的生产。智能产线的引入有望大幅 减少生产人员,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您可能还会喜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