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下午正准备切水果时,有位茶友发来表扬信。
2022年的有机春寿眉好香啊,汤感也很润,喝到嘴巴里都是鲜甜,好茶。
接着,这位新茶友感慨说,你这春寿眉的花香与汤感,比我之前买的牡丹王还要好。
于是他总结,白茶的水,真深啊。
闻言稍稍沉思,茶圈内确实经常能遇到“水深”一说。
金骏眉走红的那些年,有正品红茶,也有假冒品趁机出来浑水摸鱼。
看着黄灿灿的、毛茸茸的黄芽金骏眉,一堆茶客感慨,金骏眉的水,太深了。
想当年,岩茶的天价茶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爱喝岩茶的茶客们无不感慨,岩茶的水,真深啊。

没想到,到了今天在白茶开始翻红的这些年,白茶也成了茶圈里的“深水”一员。
但平心而论,水深水浅,永远只是相对论。
感慨某种茶水很深,喝不懂,说明你对这款茶的了解还处于起步阶段。
喝不懂,是因为不了解。
买茶常走冤枉路,花冤枉钱,在于经验不足。
所以,感慨XX茶水很深,倒也正常。
但不论是哪一种茶,都拥有它的特定规则与标准。
白茶也不例外,为了买茶少被骗,认准这3个防坑技巧很重要。

《2》
一、做旧茶防坑篇。
做旧茶堪称白茶圈内的一大毒瘤,也是让不少新手茶客认为“白茶水深”的一大导火索。
其实,新手入门白茶要想避开做旧茶,方法不难。
哪怕你再不懂茶,也可以参考以下3点建议,避开年份做旧作假的老白茶。
首先,太便宜的老白茶别买。
99元能买4饼,十几年陈老茶售价不过百元出头的,这些过分便宜的“老茶”,早已经脱离市场实际行情,不可能买到真货。

其次,超过10年、15年的老白茶慎买。
考虑到白茶复兴的年份有限,早在十几年前,白茶的生产规模没有今天大,🦩产能有限,能留存至今的老茶数量并不多。
就算有,能达到原料、工艺、储存出色的精品好茶,也是凤毛麟角,价格高昂,新手入门阶段千万要慎选。
最后,新手入门建议从新茶喝起。
品质好的白茶,新茶阶段的清新鲜爽风味也很出彩。
当你在刚开始喝白茶时,选3年以内(2022、2021、2020)的白茶进行入门,更加稳妥!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经过做旧的白茶必然会存在马脚,当你在买茶时,仅需多加留心,或多或少能发现一些异样。

比如,不论散茶饼茶,通体叶片发黑,黑褐为主,颜色单调,没有丝毫色彩起伏的老茶,必然是假的。
自然陈化出来的白茶,绝不会是这副模样。
比如,当你遇到一款茶,老茶梗奇多,叶片宽大,并且茶梗已经木质化,哪怕泡开后捏起来也没弹性,而是手感略硬。
这样的茶即便没有做旧,它的选材也太过低端。
如此用料粗老的茶,内质流失严重,注定会茶味寡淡不耐泡,不值得入手。
再比如,买老白茶时,除了要提防年份造假外,储存情况也不得不防。
当你遇到某款老白茶闻着气味杂乱,闷味酸味明显,没有丝毫药香与陈香时,꧟这样的茶多半是存坏变质,即便年份真实,也不能买!

《3》
二、品类/等级标注防坑篇。
按照品类,白茶分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
按照等级,不同品类的白茶对应不同等级。
白毫银针分特级、一级;白牡丹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寿眉分一级、二级。
不同品类,不同等级之间,井然有序,标准各不相同。
当你花了买白♚毫银针的价位,结果将茶叶买回来才发现,这仅仅是牡丹王(特级白牡丹的俗称),这茶无疑是买亏了。
当你买了一款名为“牡丹王”的新茶,结果却发现茶叶实物芽﷽头瘦小,茶毫稀疏,毫香特别寡淡🎃,茶梗还略长,连一级白牡丹都算不上,无疑是太亏了。
当你打算买春🔯寿眉时,结果却发现买入手的白茶,叶片发红就算了,叶张还偏大,丝毫没有春茶的鲜嫩质感,相反有几分夏茶的影子,显然也是做了一单亏本买卖。

试问,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防止被骗?
方法其实不难,只是得靠自己慢慢积累,没有捷径可走。
举个例子,当你在买白毫银针时,要认准芽头旁标志性的小叶壳,白毫银针并非光秃秃的芽头。
芽头太瘦、白毫稀疏、没有小叶壳、毫香寡淡、鲜味不足的“白毫银针”,统统有猫腻!
至于其它的,大可参考白茶国标,里面有详尽的白茶等级标准要求。
不同等级之间的白茶,芽头大小、叶片宽窄、颜色深浅、茶味区别、汤感区分,都有着明文要求。
参考这些等级标准要求,细细揣摩,再买回一些茶样进行对比,自然能分清个中门道。

说句心里话,白茶的基础等级划分,白纸黑字,一目了然,并不存在“水很深”一说。
至少不像绿茶那样,分出了诸多产区,占了无数名山。
各地绿茶品种不同,采摘标准不同,等级区分不同,风味差距极大,哪怕喝绿茶多年,照样会如坠云里雾里。
好不容易,大致分清了龙井、毛尖、毛峰、碧螺春,以为自己已经精通时,结果扭头看到太平猴魁与六安瓜片,看着它们叶张略大的外形,顿时又迷茫了。
可见,一山还有一山高,学无止境。
但多学、多问、多观察,掌握基础的分类知识,永远是入门买茶防被骗的关键!

《4》
三、风味要求防坑篇。
一杯好白茶,喝起来应该是什么样的?
按照国标给出的规范,鲜、香、醇、爽这4个字,既是高频词汇,也是高度总结。
当你在买白茶时,如果一款茶不鲜、不香、不醇、不爽口,毋庸置疑,这茶肯定毫无💜可取之处,即便再便宜也不能买。
鲜,指的是鲜爽感。
包括鲜爽、鲜香、鲜美、清鲜在内,一切与“鲜”挂钩的美好词汇,都能出现在白茶的茶汤里。
考虑到白茶的制茶工艺简朴,仅以萎凋、干燥为基础,最大程度保留下好茶的天然养分,茶氨酸含量充足,茶汤滋味自然远比其它茶叶来得鲜爽。

香,指的是茶香要求。
袅袅茶香是好茶的灵魂体现,茶香馥郁、香型多元、茶香持久、香气落水,是一杯好茶的硬指标。
闻起来不香,喝起来也不香,甚至带有杂乱气味的白茶,千万别买。
醇,体现的是茶汤厚度。
优质白茶的内质充沛,泡茶时,哪怕是快出水茶味也不会寡淡,而是茶味层次精彩无比,浆感明显,醇厚细腻。
爽,指喝完茶之后的感受与回味。
好茶都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喝完茶后会让嘴巴感觉非常舒爽与放松。
回甘阵阵,生津涌起,实在美妙。
要是喝完茶后,感觉越喝越渴,甚至觉得茶汤苦涩发酸不好喝,如此不爽口的劣质茶,倒不如喝白开水!

前阵子在留言里,发现有人抬杠。
称,鲜香醇爽是新茶的标准,国标只约束新白茶,不约束老白茶?
不不不,此言谬矣。
在现行白茶国家标准(GB/T22291-2017)的开头就开门见山,敲定了它所适用的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
试问,老白茶算不算白茶?
既然归属白茶领域,又怎能忽略国标的硬性约束?
喝起来不鲜、不爽口、茶香极弱、茶味寡淡的老白茶,不论有无做旧,都是典型的劣质茶表现,根本不值得饮!

《5》
茶圈里,某类茶究竟是水深还是水浅,和小马过河的道理类似。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看法。
有人说浅,有人说深,不能盲目偏听偏信。
只有自己伸腿下去试过水,才能知道答案。
喝白茶,不存在水深一说。
或者,对外行来说,白茶圈内的水的确很深。
但在内行人看来,也就这么一回事。
就像开车上路,自己熟悉的路,哪怕闭上眼就知道怎么走。
但来到陌生地方时,免不了要问路与借助导航。
喝茶时,从水深到水浅,关键是慢慢积累。
唯有多喝,才能快速摸清个中门道!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3个嫌疑,锁定一饼做旧老白茶,我们该如何识破白茶做旧伪装术?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