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让国产运动品牌“一哥”安踏,登上热搜的,是一条“颜色”新闻。
LSP们恨不得将海报图下载下来,扒拉手机屏幕,拉伸图片,寻找缝隙。

道歉加严肃处理责任人套餐,让这桩舆情事件,就这样小事情化处理了。
其实,安踏已经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大新闻了。
在悄无声息中,1至5月,安踏在港股的股价一直走低,相较于高峰时期191港元每股,🍷跌至76港元,腰斩一半有余。市值跌了2500多亿港元。
就在海报事件导致安踏陷入舆情风波后,5月30日,安踏股价🃏迎来一波强势反弹,收盘暴涨5.91%,回升至86.85港元每股。
可见,资本市场不怕有新闻,就怕没声音。
背后的逻辑,各位看官可以自行揣测,分析。

<一>
长期以来,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安踏是一个平价运动品牌,产品价格甚至比李宁还低。比起耐克、阿迪、彪马等外国运动品牌,还差着档次。但是比德尔惠、鸿星尔克、361°之类有牌面。
2021年෴,安踏年营收接近500亿元,连续多年突破历史新高,是“老二”李宁的两倍。称得上是国内运动品牌当之无愧的老大ᩚᩚᩚᩚᩚᩚᩚᩚᩚ𒀱ᩚᩚᩚ。
2021年,安踏国内市场占有♎率上涨至16.2%,排名由2020年的第3位上升至第2位,超越占比14.8%的阿迪达斯中国,与耐克中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安踏业绩、市场占有率、市值疯狂飙升的时候,消费者们发现,安踏𝔍的产🍸品也在提价,不少产品的价格到了让人却步的程度。
线下安踏品牌店里,标𒅌价799元至999元的一双篮球鞋,十分常见。虽然也有200—300的球鞋,但款式和外形实在是不敢恭维,要么老旧,要么难看。
走进开在隔壁的耐克、阿迪店面,消费者发现,它们的产品,也没比安踏贵多少。
虽然1000元以上的鞋子没有阿迪、耐克多,但是安踏高端产品的价格也能比肩耐克阿迪的畅销产品了。
在不少年轻人心中,安踏已是著名的潮牌。
精明的消费者们发现,安踏正在走当年李宁没有走通的品牌升级(加价)路线。
<二>
国内最早开辟高端市场的运动品牌是李宁。
创始人、著名运动员李宁点燃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火炬,作为🐷运动品牌的李宁也伴随着李宁本人及奥运本身,出尽了风头,牢牢占据国内第一运动品牌的称号。
当时李宁的目标,不只是要做国内第一,更是要开拓世界市场,和阿迪、耐克等运动品牌,一较高下。
或许是北ꦆ京奥运会给了李宁团队信心加持,随后,李宁开始﷽了产品提价,并把logo也改了,喊出响亮的口号“九零后李宁”。
一系列的蜜汁操作,引发消费者的强烈抵触。步子迈大了,果然扯着淡。
李宁遭遇滑铁卢,最高兴的自然是安踏。
2011年李宁市场占有率首次被安踏反超。自此,安踏坐稳国内运动品牌第一的宝座,一直压着李宁一头。
李宁的提价失败,只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国内消费者心中,国产品牌依旧值不了高价钱。
然而不走高端路线,确实赚不到大钱。

有了李宁的前车之鉴,安踏的CEO丁世忠开始调整品牌升级思路。
丁世忠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安踏要搞升级,一定会收购高端的国际品牌。
套上国外的牌子,卖高价,称得上是“名正言顺”,拿捏住消费者“外国品牌比较高级”的心理。
2009年,安踏开启了海外并购之路,买下意大利品牌FILA在中国的专营权和商标权,打算靠它去进攻国内外高端市场。
收购后,安踏将FILA往高端、时尚的方向包装,定位为“专为成功人士设计”。门店只开在一二线城市的黄金地段,请来了韩国明星李敏镐等人做代言。
很快,该品牌的销售从被收购前的连年亏损,扭转为盈。FILA的多款产品,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品。
套牌的方法确是管用,消费者就吃这一套。

2021年,FI๊LA在国内卖了200多亿,超过李宁的总ౠ和,在“国货崛起”的今天,这个业绩实在是过于优秀。
实际上,FILA的所有产品,都是安踏生产的,只是换了一个标志而已,钱都是安踏在赚。
收购FILA的成功,让安踏看到了这一模式巨大的潜力。
丁世忠决定继续实施品牌升级战略。“好的品牌不只是只有知名度就行,还要注重培育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和忠诚度。”
在收购国外运动品牌同时,安踏开始砸钱做营销。
安踏高层将目光放在了篮球市场。
原因也很简单,姚明登陆NBA,让篮球热度在国内直线上升,逐渐成为最热门的运动之一。
而且篮球鞋本身,除了运动功能之外,还兼具潮流时尚、收藏、炒作等多项价值。
在安踏内部,篮球市场的优先级要高于国家队和奥委会。大部分的营销宣传开支,都砸向了国内外的篮球联赛(NBA、CBA)。
2014年,安踏花费上亿元,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签约了海沃德、汤普森、隆多等球星。
此时,NBA在国内还未遭遇舆论危机,比赛的风靡程度,一时无两。

安踏从耐克手中挖走汤普森,开出了每年500万美元(3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合同。
随着勇士队连续多年保持NBA争冠水平,并三次夺得总冠军,汤普森发挥出色,话题拉满,成为安踏篮球ꦆ鞋畅销的大功臣。
2017年,双方续约🌃时,安踏还没等合约结束,就给汤普森送上ꦰ了一份8000万美元(约5亿元人民币)的续约合同。
在和NBA达成一系列合作后,丁世忠也愈发自信,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耐克、阿迪让他睡不着,现在他要让耐克、阿迪睡不着。
安踏砸钱营销的规模呈倍数级增长。
2013年,安踏的广告营销支出为8亿元,到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30亿元,签约了王一博、谷爱凌等顶流明星。

为应对2021年的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安踏更是狂砸广告营销费61.17亿元,创下了国产体育品牌历史之最。砸下去的钱是鸿星尔克一年营收额的2倍多。
砸钱营销的回报,也是明显的。
2015年,安踏年营收额突破100亿元,2018年突破200万元,李宁等其他国产运动品牌已被远远甩在🅷身后。
羊毛出在羊身上。安踏砸出去的这些钱,终归是要从消费者手中拿回来。
<三>
在积累了一定的固定消费群体后,安踏开始进军高端市场。
汤普森的新款篮球鞋,发行ও价都在500元以上,价格和耐克的普通篮球鞋已经相差无几,甚至比耐克最便宜一档的还要🌃贵。
在推出高端产品的同时,安踏仍旧推出平价产品。
双重保险,让安踏的高端之路,走得相对平稳。李宁当年的“翻车”并没有在安踏身上重演。
加上近年来,“国货振兴”成燎原之势,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国货的认可度,对民族品牌的情感,有ꩵ了显著的提升。年轻人不再“崇洋媚外”。
国潮热,在95后,00后当中兴起。

2021年,新疆棉花事件爆发,出于爱国情怀,一众国产运动品牌营收额直线飙升。耐克、阿迪等涉事国外品牌,遭到强烈抵🅠🅷制。
作为国产运动品牌的大哥——安踏,自然获得了最大的红利。股票暴涨,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即便安踏在高端领域频频发力,但就其品牌本身而言,卖得最好的,还是价格实惠的平价款。
安踏的高端产品,即便是明星同款产品,销量普遍不高。
动则700元以上的鞋子,200元以上的衣服、裤子,甚至还有8999♔元一套的谷爱凌同款羽绒服……消费者仍然没有太强的意愿,为安踏的高端产品埋单。
打开各大电商平台,人们能够发现,安踏😼及其旗下品牌的产品,高端逐渐占据了多数,平价产品的种类、数量正在缩🌸减。
有多少消费者愿意花费比耐克、阿迪还高的价格去买一双安踏鞋?
这是安踏高层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
除了营销带来的回报,过去这些年,支持安踏业绩上涨的,还有大规模的海外收购。
除了FILA,安踏还陆续收购了日本、韩国等国的运动品牌。
2019年安踏联合腾讯等资本,以接近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38亿元)收购芬兰体育品牌公司Amer Sports。该公司旗下包括了Wilson、萨洛蒙、始祖鸟等国际知名运动品牌。
如今,这些品牌的产品,全部是国货。

资本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安踏拓张带来的利益。
2012年以来,安踏在港股的股价,从单股6港元一路上涨至2021年年中的最高点191港元,翻了30倍。其市值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仅次于耐克的全球第二运动品牌。
不过,就在这顶峰短暂停留了数天时间,安踏的股价急速下挫,一路下滑。
2022年3月,安踏发布财报༺,显示2021年,安踏的业绩仍在上涨,达到493亿元,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漂亮的数据依然无法扭转股价下跌趋势,如今安踏股价已经腰斩,不足巅峰时期的一半。

业内分析,安踏的盘子铺得🌳太大,收购的这些品牌的销售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观。除了旗下高端品牌FILA之外,其他的品牌并未达到预期。
过快地扩张及生产,以及疫情的影响,导致安踏的很多产品开始积压。公司的存货周转日数,由开始的5🌠8天,逐渐增长至127天。比特步、李宁这些同行要多出50天以上。
加上莆田制鞋厂,已经开始模仿国内品牌的潮鞋,更低的价格,也吸引走了一部分消费者。
2021年安踏营收数据好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安踏对以往的销售模式进行了改革,将加盟店变成了直营店。把⭕供应商,加盟商那部分利润,直接赚回到自己𒁏手上。
对此,安踏内部也清醒地认识到,2022年不要对高增长抱太大的期待。
所有的因素叠加,让安踏的销售业绩和品牌认可度持续走高,但在资本市场上却接连受挫。
一些投资者认ཧ为,安踏去年的股价上涨速度,明显高于安踏的营收上涨速度。其真实的业绩状况,难以让资本相信,未来它还会继续保持高速地增长。
不可否认,安踏这些年取𒆙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它的业绩飙升和股价疯涨,是依靠并购和营销换来的,相比之下,安踏每年花在产品研发上的费用,常年只占总营收的2%左右。🐈远低于在营销、广告上花的钱。
而与其直接竞争的耐克、阿迪两大国际运动品牌巨头,每年的研发投入,能占到销售额的5%,甚至10%。
重营销,轻研发,是国产品牌的通病。安踏也不能幸免,对于产品研究的投入,远低于国际同行。
在分析安踏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人们不能忽略,群众消费理念的转变和爱国情怀提升的大环境。

寄托国产情怀,通过明星流量、营销话术收🌌割消费者的爱国情怀、信任,这种高增长既难持久,也有风险。2021年大家都在支持鸿星尔克,但是热度一过,又没有多少人关注了。
没有产品的创新做支持,再厉害的营销手段,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产品的硬实力,是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秘诀。
当消费者真正是因为产品的价值而选择国产品牌时,才是真正的国货崛起。
更多精彩: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