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 周阳
古时,唐河源潭车水马龙,山陕商人在此建会馆,馆前立有铁旗杆,传说源潭铁旗杆 离天一挑秆。
唐河县源潭镇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当时名叫“青龙镇”。清康熙六年(1667年),群众因受够洪水灾害搬了家,从河西搬到了河东,为图吉利,取“青龙回源归潭”之意,定名“源潭”。 这里有辉煌的历史,也有美丽的传说。其中,关于山陕会馆大殿前铁旗杆的传说:“源潭铁旗杆 离天一挑秆”(南阳话里“挑秆”ဣ多指高粱秆,大约三🌳四米长),令人称奇。
古代,长江流域的商船可沿长江、汉水、唐白河北上直达源潭镇,很多外地商人来此经商,源潭镇变成了商品繁多、店铺密集的繁华集镇,鼎盛时期的源潭镇河岸码头帆船能达千只。据《唐河县志》记载:“康熙年间,除县内商业外,山陕等地商人,在县城、源潭、湖阳、桐河等集镇开办行店近百家……各大商号与汉口、襄樊、老河口等地巨商有密切联系,货源充足。” 后来,在此经商的山陕商人建山陕会馆。
据记载,源潭山陕会馆建于雍正九年(1731年),又名关帝庙、山陕庙,是古时在源潭经商的山陕商人“叙乡谊、通商情、敬关爷”的社交性公共场所。传说中“离天一挑秆”的铁旗杆就耸立在会馆大殿前甬道边。 铁旗杆为生铁铸成,六棱柱形,高约17.5米,底座铸有生铁狮子,昂首怒目用背驮起旗杆。铁旗杆第一节上铸有立杆年代、铸造人等文字,立杆年代是“大清乾隆发次辛丑💯菊月一吉立”,铸造人是“陕西同州府韩城县金大匠人薛天银、薛彦魁造”,捐建者为晋商。旗杆节点上还铸有两个善财童子,环抱旗杆,人称“铁旗杆两搂粗”。顺着铁旗杆再往上,有盘龙缠绕,最顶端置旗斗。
山陕两地自古有炼铁、铸铁器的传统,也锤炼出高超的铸造技术,在没有起重机的时代,立起动辄上万斤重、十几米高的铁旗杆,实属不易。铁旗ᩚᩚᩚᩚᩚᩚᩚᩚᩚ𒀱ᩚᩚᩚ杆本身就是一面旗帜,宣示的是山陕商人德和诚的商业精神,更是立在商人心中的标杆。 源潭山陕会馆虽繁荣已逝,然而铁旗杆仍屹立在这里,仍然记载着过去源潭镇的辉煌历史。

云悦读
本报记者 庹文相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