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意闹枝头,大地尽欢歌。
近日,记者来到南康区赤土畲族乡,聊起近年来的畲乡变化,乡长蓝裕方说:“这样吧,说几组数据,也许能勾勒出个子丑寅卯来。”


畲乡读数

——江西南康赤土采访记
□记者 钟义勇 萧森 通讯员 易兼

340万元募款
厚植尊师重教好风尚
一句“粜谷都要缴读书”的祖训,在畲乡代代相传。
也正是因有这样的好传统、好民风,催生了一个令四邻八乡心生羡慕、争相效仿的赤土畲族乡奖教助学基金和协会。
事情得从2019年说起。时任南康区政府主要领导在一次调研时,了解到赤土爱心企业多、在外乡贤多、重教传统好,提议能否考虑充分用好这些资源,成立一个奖教助学基金。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奖教助学,是激励培育优秀人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ཧ键举措。”一句话触动有心人,乡党委、政府马上召集相关人士♓座谈商议,没承想很快就得到热烈响应。
要操持好这样一项利教惠民的公益事业,得有一个愿意付出、群众信赖的机构来张罗。2019年10月,赤土畲族乡奖教助学协会应运而生。协会首任会长袁勋春为当地热𒉰心公益事业人士,他率先捐款12.9万元。建群、走访、宣传、推介……通过协会理事会广泛发动,本地企业、在外乡贤🃏、乡村干部、“五老”人员等纷纷慷慨解囊,协会第一次集中认捐活动,现场就募得160多万元,当年底,募款数增至近300万元。到目前,该乡奖教助学基金已有340万元入账,捐款者近500人,其中捐款千元以上的就有356人。
“设立这个基金,旨在每年表彰一批本乡优秀中小学生和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为当年考取‘双一流’大学的赤土籍学子和家庭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奖励及资助。”退休老干部、乡奖教助学协会名誉会长方立清告诉记๊者,从2020年起,每年教师节前后,畲乡举办奖教助学大会,同时组织现场认捐,到场捐款捐物者接踵而至。
“零开支”管理,是赤土畲族乡奖教助学基金能够持续做大、良性运行的“密码”。在乡党委、政府🎉的监督下,每一笔捐款都作为本金不能动,协会通过可靠运营和履行法律保障手续,将“养鸡生蛋”每年产生的约20万元溢值收益,全部用于奖教助学。
两年多来,协会利用捐款本金产生的收益,共奖励优秀教职工181人次、优秀学生205人次,奖励资助考取“双一流”高校的优秀学子和考取本科院校的困难大学生共计67人。许多受到奖励资助的学子🗹表示,将不负关爱、潜心学业,等将来有了能力,一定要回报社会、反哺桑梓。
3个万亩基地
汇聚产业振兴新势能
赤土毗邻南康、崇义、大余的五个乡镇,属典型的山区乡。人多地少、山多田散、土壤贫瘠、灌溉受限,是赤土人祖祖辈辈面临的实际。全乡现有5.3万人口,其中五分之一为畲族,是江西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也是赣州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赤土人挖矿淘金,把山挖坏了、把水污染了、把河床翻糟了,也把产业发展耽误了,之后通过一二十年的封禁治理,才将山ꦍ水🌜生态逐渐恢复过来。2021年6月,该乡荣获“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近些年,在中央、省、市民宗部门和对口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下,赤土立足自身实际和畲乡特点,进一步做好治山理水、夯基兴业文章,几任党政班子都把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做大民族特色产业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并使之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共为。目前,已分别以青塘村、小岭村、杏花村为中心,打造了甜柚、脐橙、油茶三个万亩种植基地,正坚持走农业品牌化道路,推动产业勃兴。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还扶持打造了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8个专业合作社、29个家庭农场。此外,家具产业这些年也得到蓬勃发展,乡家具协会登记入会的本土家具企业就有90多家,这些企业不仅是赤土经♓济振兴的重要贡献者,也是推动畲乡公益事业发展的强大生力军。

“观柚台”,原本是江西冠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的一个商标,因为品牌做强了,基地所产甜柚供不应求,还带动了周边村民通过种柚实现稳定增收。🦹记者在位于青塘村的冠农公司甜柚基地看到,盘山水泥公路修进了柚子园,休闲农庄、垂钓中心、拓展基地镶嵌其间。“乡里重视抓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等都为我们先考虑到了。”公司董事长刘健说,如今,“观柚台”已不只是一个品牌商标,也成了赤土生态旅游的一个地理符号。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元素,赤土推动产业振兴与绿色生态、畲族风情有机融合,致力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民族食品和家具等产业。近些年,该乡打造了花园地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青塘观柚台、旗山花果园2个3A级旅游区,以及2家三星级农家旅馆、10多家农家乐,形成了2条精品旅游线路,畲乡旅游在周边区域已小有名气,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此外,“尚华食品”获得SC标准认证,畲乡农副产品藉此走出深山旮旯。2020年起,赤土举办畲乡年货节,花果园小菜、冠农甜柚、小岭脐橙、十里米冻、畲乡醇酒、杏花酸枣糕等一批特色产品和民族小吃实现线上旺销。
与此同时,赤土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突出“一村一策、一村一型”,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动家家户户参与进来。2021年,全乡18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近20万元。杏花是赤土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村之一,该村通过“党建+特色产业”模式,大力推动发展山上油茶和山下蔬菜,党员干部常态化深入基地,开展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等帮扶行动,使油茶基地面积迅速发展到4000多亩、大棚蔬菜基地扩大到120亩。集体经济原本“一穷二白”的杏花,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兴旺村,去年,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3万元,还被评为第十届“赣州市文明ꦏ村”。
216件民生实事
提升畲乡百姓获得感
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提升百姓获得感的关键抓手,也是有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一直以来,赤土畲族乡党委、政府都将此提升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繁荣的高度来认识。近三年,乡里共办结民生实事216件,其中党史学习教育期间为群众办实事67件,办结率均为100%,切实解决了畲乡百姓的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接连捧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

邱际荣是乡奖教助学协会和乡家具协会的秘书长,他告诉记者,2019年前,十多公里的乡道两旁没有路灯,群众夜里出🅺行心里不踏实。乡领导与乡家具协会一商量,入会企业家们纷纷认捐,很快就募得200多万元,订回600多杆饰有畲族图腾的路灯,既解决了夜里道路照明问题,又增添了畲乡文化元素。
圩镇中心地段,公💫共活动场所不足,环境也一度存在脏乱差,群众认为“有碍畲乡形象”。乡里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果断决定把征拆下来的一块“黄金宝地”用来建小游园,以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并顺势把环境整靓。小游园以畲族风情为基调设计建设,历史文化墙上,畲族起源、迁徙历史、文化艺术、语言文字、传统服饰等均有详细介绍。园内配有运动器材,周边居民空闲时间就来这里“操练操练”。

七彩畲乡广场,过去逢圩常有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为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问题,乡政府和交管部门在圩镇街道增划了800多个停车位,并对广场进行重新建设,铺砌大理石地面,立起畲族文化柱,装上大幅显示屏,将其建成为一个群众文化活动重要场所。
小水村山高路远,地理位置偏僻,过去进村道路崎岖狭窄、坎坷难行,若是新手,🌸骑个摩托都生怕会车。新修公路,成为当地村民的“心头盼”。在乡村两级积极争取、挂点部门对口帮扶和沿线群众支持配合下,经过几年努力,一条宽5米、长4.6公里、架桥7座的水泥村道于2021年8月完工,这条路,也一跃成为全乡目前最宽最好的村道。与此同步,该村连接大余樟斗的2♉.1公里断头路也已打通。说起这事,村党支部书记蓝善华颇为感慨:“路通财通,小水的飞速发展已在路上,畲乡群众打心眼里感恩党、感恩政府……”

桩桩件件,点点滴滴,
每一项民生实事,
都成为了提升畲乡百姓获得感的强化剂,
成为了增进民族友谊与团结、
促进共同富裕和繁荣的润滑剂。
“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最大的民生实事。”乡党委书记黄莹说,接过推进畲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接力棒,新一届乡党政领导班子深感任重道远,必须笃行不怠。这不,虎年大年初五,乡里就抓住众多乡贤回家过年的机会,召开“三请三回”乡贤座谈会,围绕合力打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一核(临高速经济圈)+两轴(康赤路、赤瓦路)+三组团(民族风情游、乡村产业游、产业畲乡)+N产业”发展新格局,集思广益、加强联谊,以期架桥牵线,引进更多企业和项目,加快推进畲乡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目前,已有在粤港澳大湾区打拼多年的乡贤企业家表达了要带项目回乡兴业的意向。
结束采访返程时,记者注意到,建设中的大广高速南复线就从畲乡文化牌楼前横贯而过,赤土境内通往高速出入口的3条连接线建成在即。无疑,这条高速路,将放飞畲乡融湾向南的更多梦想。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谢忠英 实习生 杨焮凯 校对:彭芳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