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退款流程,跨境电商购买的商品退货的流程是什么?

先讲个故事,谷仓有一位非常“倔”的客户。

他做的是亚马逊欧洲站灯具类目,产品单价超过100美元。

2019年入行,正赶上2020年跨境电商大爆发,一年不到干了几百万美金销售额,之后也感受到了行业红利消退的“寒气”,单量出现下滑。

但是,当大部分卖家被迫内卷压价做慈🦋善时,这位客户宁愿少𝐆出单,也坚决不降价,之前价格卖多高,现在还是卖多高,为什么?

除了产品确有竞争优势外,他坚决不降价的直接原因,你可能一下子想不到:

对冲退货损失。

他给笔者算过一💛笔账:他的灯具退货率大概在5%🌼左右,尽管在业内已经算很低了,但奈何产品单价高,物流难度大,一单退换货带来的亏损,好几单利润都赚不回来。

因此,他必须保证足够高的利润,才能覆盖退换货损失:“宁可少卖少赚,也不要出一单亏一单。”


这就是跨境电商的“跨境之殇”,每一单退货,都是卖家的不可承受之重。倔强的背后,都是权衡的无奈。

除了运费、广告等明面成本,“退换货”的隐性成本也不可忽略。尤其对高货值卖家,一个手机壳能“退款不退货”白送,一个手机呢?

10月12日24点,亚马逊秋季 Prime Day 结束,2022旺季揭幕。

往年是“大促结束之日,退货开始之时”,今年难度拉满——旺季刚刚开始,退换可能就在路上了。

而且,今年的“退换潮”预计来得更凶猛,如何应对和规避损失,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退货率太高,是一种灾难。

美国零售联合会和 Appriss Retail✱ 联合调查显示:2021年美国电商退货率20.8%,相当于“卖 5 退 1 ”,重灾区集中在汽车配件、服饰和家居用品;而平均每100美元的退货,卖家就会因遭遇欺诈损失10.30美元。

再扣完各种成本,如果就剩下个位数的毛利,差不多等于毛都没有。

今年退换率可能更高的4点原因:

1、平台“军备竞赛”:

大促两整天,退还四ไ个月。超长退换时间和宽松政策,降低买家剁手心理负担的同时,也增大了退换率,甚至遭遇0元购。

有卖家戏言:他们明明可以直接抢的,却给了我们4个月时间。时间久到足以导致退货过季成൲死库存,既没法转售,还打乱卖🐎家计划。

2、通胀“收紧口袋”:

今年买家“担心涨价”将提早购物,同时对经济和通胀🐭的担忧,买家更看重性价比,更关注细节,更货比三家。过早的购物和挑剔的心态,都在加大退换概率。

3、价格“只选更低”:

和大家抢直播间,大妈抢鸡蛋一样,抢便宜💖货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事情。极度内卷之下,同一样商品,当买家在线下、黑五网一、其他卖家那里拿到更低价格,退货率就增大。

4、库存“新老叠加”:

旺季提早,买方“提前购物”会刺激卖方加速清货,越早上岸越安全;而旺季的𒉰季节性补货,叠加老库存和线下商超的海量库存,卷来卷去除了价格战,退换服务也是竞争手段之一。

这4点的“因🥂”,造成的“果”就是:卖家昂贵的「退货成本」。大多情况下,当退货处理的成本比商品还贵时🔯,平台和卖家宁愿咬咬牙“白送”。

但对于高货值产品,不能白送、也没法二次上架的,卖家通常🅷二手折价售卖、国外第三方维修、退回国内维修、组建海外维🌟修团队等。

但这也会牵扯出一堆新问题:核心技术会不会泄露?维修后能否达到再上架ಞ标准?海外招聘难度及稳定性?大件重货的逆向物流成本……

跨境电商退换货之难,归根到底难在跨洲越洋的漫长路途上。因此跨境电商的售后也将走向本土化,降低退换成本、提升买家体验,第三方海外仓正扮演越来越重꧙要的角色,充分利用海外仓本土发货的时效优势、便捷的当地退换货优势,不仅能为品牌出海企业节约逆向物流成本,还能给消费者带来更直观舒适的购物体验,无论是平台商家还是独立站商家,今后竞争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购物体验,而不仅仅是价格战。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您可能还会喜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