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农耕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顶烈日冒严寒🧸,农活繁ไ重,生活艰辛。然而,这单调而枯燥的生活,也没有限制住人们广阔而丰富的想象空间,许多浪漫夸张甚至荒唐的民间故事,也给人们带来过些许快乐和欢笑。

🐭我们邻村一位周姓表爷就是一位幽默风趣、富于想象的人。周表爷年轻时留着希特勒式的偏分发型,两颗指甲盖大小的门牙,压着下嘴唇,这形象让人不笑都难。

周表爷和父亲是好朋友,隔三差五,就来家和父亲闲话长聊。耕耘播灌,修房盖屋,前三皇后五帝,陈谷子烂芝麻,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正因为都是些闲言碎语,所以我经常听得东一句西一句,没有什么印象。唯有他讲的造铁丝的故事,让我入迷、可笑,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是个雨天的下午,周表爷头顶麻袋,高挽裤腿,一脚的泥水,来家闲坐。先讲了他的一位族兄跟国军司令当勤务员用钱烧茶的事,听得我目瞪口呆。因为当💜时我所见过的钱币,最大的面值也就是“二角”。后来知道确有其人其事,那是国民党逃亡台湾前夕通货膨胀的实况。

突然,周表爷把一只脚放在了板凳上,上身前倾着,话题🗹一转,郑重而缓慢地问我父亲:“铁丝是咋做的,你知道不知道?”这莫名其妙的问题,让父亲一头雾水。
“我亲眼见过!”周表爷不露声色,认真而肯定地说道。
“在哪儿?”父亲很感兴趣。
“在汉口。”
父亲不再作声。那年代,山乡农民谁去过汉口,🀅不啻于现代人登月,那可是见多识广的人,心里一定会装着无穷的稀奇事。

“那年我在汉口做赔了生意,心里不畅荡,顺着铁道闲悠,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很大的场地,有节旧车皮停在铁轨上。周围有好些炼铁炉子,有人把砸烂的锅铁呀、犁铧、犁面呀,撂到炉子里,拉大风箱的人使住劲煽火。待把烂铁烧化,一群人两两合伙,来回奔跑着,把铁汁子一锅一锅地倒进车箱里。快倒满的时候,冷不防窜出个人,手里握个铁锥子,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箭步跑上去,“吭哧”在车皮上拧个眼儿,铁汁子立时流了出来,一眨眼,那人从地上捏起个小木棍,把流出的铁汁子往上一缠🌼,拉起来顺着铁道往前猛跑。”

我忍不住问了一句:
“车皮是木板还是铁板?”
“那锥子利得很!你先甭打岔中不中!”
周表爷不耐烦我的问话。回头又告诉无法忍笑的父亲:“𓂃那人跑了一会儿,红铁丝慢慢发黑变凉了,他就回头弯起胳膊,把铁丝一圈一圈地绕上去,拿不动的时候,摁在地上,石头对石头砸断,这就是一盘儿铁丝。接着再绕再盘。最后,估计是进仓库啦。”

周表爷讲得不温不火,煞有介事。我们听得大笑不止。他说,那天他看热了,🍸一直到天黑,还不想离去。我估计是五八年大炼钢铁时,周表爷经历过🌺高炉林立的场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演绎出来的可笑故事。

长大以后,我在村上当老师,有次带学生上操,下地劳动的周表爷扛锄旁观🦩。我喊过“齐步走”不一会儿,他突然举着锄头跑到学生队列前面,大声🉐说:“站住!站住!都站住!”突如其来,大家都不知所措。
“老师叫您‘七步走’哩,为啥十几步了还不停?”
周表爷作🎀古多年了,才活了五十多岁,一生也没成家。我时常想起他的善良和风趣。他家先代有读书人,为他取名叫“宗儒”。
作者:孟聚
原创: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