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柴火灶多少钱,拼多多柴火灶怎么选?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家里……当我们听到这熟悉的歌声,都会想起草原的经典画面:蓝天白云下的绿草地上,꧋散落着成群的牛羊;洁白的毡房探出的铁皮烟筒在烟雾缭绕,在草原上涂抹出淡淡的灰色,融入到远山,白云的背景中。

炉灶在高寒地区是生存的保障。一日不可无火,千百年来,在广袤的草原上,无论春夏秋冬,每一个游牧的毡房里都有一个铁炉子,将牛羊粪的能量转变成光和热,这是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薪尽火传,恒久不息,延续着部族繁衍和五畜兴旺。许多北方游牧部族将火视之为兴旺发达的象征,正如“蒙古”(MENGK GAL)诠释为永恒之火。

《奶香飘》(永青拍摄)

蒙古炉的前生

《汉书·五行志》曰:“灶者,生养之本也”。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产生灶后,定居的农耕民族炉灶,经历了火塘、高台灶、多灶眼等发展历程,1865年上海建成全国第一个煤制气厂,中国城市炉灶发展迈入新纪元。因为生产方式的不同,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篝火时代”延续ꦇ到民国时期才跨入“烟筒”时代,实际上仅有百年历史。

清代蒙古包内的“三角子”(图片引自网络)

蒙古包的炉子是铁皮炉子,能够拆卸和移动。因为需要和毡房共同移动。呼伦贝尔地区的第一批铁皮炉子是汉族工匠针对牧区游牧需求设计制作,使用对象主要是蒙古族牧民。将其称为“蒙古炉子”这⛄个名称也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鄂温克民族苏木牧民在莫尔格勒夏营地用餐,背后的铁炉子是带烤箱的炉子,该炉子为蒙古炉子,沿用了海拉尔金属容꧅器厂80年代的产品。

蒙古炉子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从时代背景看,蒙古🍷炉子的产生得益于民国时期“洋铁”的进口和汉族工匠的定♎居,是畜牧业生产力划时代的进步。

上世纪的20年代,蒙古包铁皮炉子一经问世,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沿用了上千年的“图拉嘎”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清代旅蒙商时期,呼伦贝尔并没🌊铁皮炉子贸易,中东铁路通车后,俄罗斯人带入了一批铸铁炉子,用于火车取暖,野外采伐和施工使用。受其影响,铁路沿线的牧民也有少量使用铸铁炉子。但是这些笨重的铸铁炉子主要是烧木材和煤使用,没有普及的原因是并不适应燃料自产自销的游牧生活。

清代蒙古包里的“图拉嘎”(图片引自布里亚特公众号)

根据《呼伦贝尔二轻工业志》、《海拉尔二工业轻志》记载:1923年,河北省饶阳县的尚启云在海拉尔二道街首先开办庆发长白铁铺,1925年,海拉尔100多家手工业作坊中,经营民族用品的就占一半以上,主要经营的民族用品有:车马玩挽具、马鞍子、蒙古靴、蒙古包毡子、勒勒车、民族箱柜、奶桶、铁皮蒙古炉、铜川壶、供奉器皿。1926年11月,山东省掖县的杜福临建立德兴永白铁铺,主要产品有铁皮炉、烟筒、水桶、水壶等。多数商铺采取“前店后厂”形式把产品卖给牧民或者“走草地”流动售卖。在甘珠尔庙会和莫尔格勒夏营地蒙古炉子是个抢手货。

当时白铁为国外进口,称白铁加工业为洋铁铺,在满洲里、🍰扎区等地洋铁铺也逐渐增多。蒙古炉子出现前,牧区蒙古包取暖做饭用“三角子”时烟熏火绕,白铁业出现后,生产的铁皮炉子配有导烟烟筒,即防火又卫生,也便于搬运。

伪满洲国后期,由于薄铁原料紧张,白铁业萧条,1943年,呼伦贝尔白铁铺减至12户。

党对少数民族特需品生产的关怀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特需品生产得到长足发展。1950年,海拉尔白铁铺发展到34户,从业人员47人。蒙古炉子由手工业合作社继续生产,1962年纳入呼伦贝尔盟手工业生产25种产品生产计划。1976年,纳𝔉入呼伦贝尔二轻系统116种民族用品生产计划。到了☂1989年民族用品生产峰值时期,纳入173种民族用品生产计划。

《海拉尔二轻工业志》记载海🐼拉尔市成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品生产基地后(全国9家),国家对海拉尔市少数民族特需品生产企业的投入资金情况。

海拉尔市金属容器厂生产的蒙古炉子较为典型,是全盟少数民族特需品♏生产重点企业,产量也最大。是以1.2mm厚铁板制成💎的圆柱形炉子,炉内不安装炉条,以牛羊粪为燃料。蒙古炉子主要销往牧业四旗,游牧使用。

该蒙古炉为上世纪70年代海拉尔市金属容器厂产品,鄂温克民族苏💃木牧民家使用保管至今,尺寸高50cm,炉桶直径41cm,铁皮厚度1.2mm。

蒙古炉制作极为简洁,只有一圈桶身,没有炉篦和炉圈,放好牛粪羊粪后,扣上盖或者放上锅生火即可。

蒙古炉的功能

早期的蒙古炉子形制♑和工艺大致延续了60年,炉桶稳定在一个器型,即薄铁铆接桶形炉子。源于游牧生产方式并没有质的改变。这个时期的蒙古炉子从工艺上看,主要采取黑铁铆接工艺,没有炉条,均为手工剪裁制作。主要燃料为羊粪蛋,上世纪70年代后增加了和烟筒之间的拐脖子,与蒙古炉子配套使用,产品名为炉围腰子,使用1.2mm厚铁皮制成的凹形立方体导烟器具。围腰子立在地上,一端与炉子相连,另一端安装烟筒,使炉火经围腰子拐一个弯再从烟筒冒出,既防火又散热。这短拐弯,既可以热奶茶,又可以烤面包,烤旱烟叶子,拓宽了实用功能。夏天怕室内温度升高,就会卸下来。

炉具拐脖子。手工卷边工艺连接,长50c✅m,高度35cm,夏季不使用,冬季放地上两头连接炉子和直接连接烟筒使用,拐脖子在冬季增大了散热♐面积,方便在上边加热食物。

每天早上从羊圈扫除羊粪蛋堆积备烧,冻羊粪和碎末均能直接燃烧,炉底灰接触草地地面,掏灰直接从炉子底四周掏取,冬季♔每天✱保持着火,厚厚的一层灰漫在炉子一周。复燃时,用火钳子挑灰加粪就能迅速燃烧。

上世纪70年代,陈巴尔虎旗牧民在夏营地喝奶茶(阿木日萨那拍摄)

蒙古炉的配套产品有三件。一个是海拉尔市金属容器1974年试制生产的蒙古四印锅(老供销社计量单位,一印相当于手掌的宽度,四印相当于直径46cm的锅);一个是火剪子,用来夹粪和挑火;一个是火铲子,用来掏灰,因为没有炉圈儿炉篦,不使用炉钩子。以上三件都由该𓄧厂配套生产。

草原上风大,为了保险起见,烟筒里还得加上自制防火片镶上,就是从破茶壶或奶桶铁皮上剪块圆形贴片后,扎出密密麻麻的小孔,塞在活节烟道里,在上世纪80年代前,苏木、嘎查当做防火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派人入户检查炉具有没有这个加塞的防火片子。

90年代初鄂温克民族苏木牧民在夏营地驻扎。几乎全部使用带烤🉐炉的蒙古炉子,炉子旁边立着铁皮锅盖,这是蒙古炉子出厂的配置。

移动炉具对于游牧经济来讲在当时是个划时代的进步,蒙古炉诞生后,解决了长期困扰牧区的移动毡房的取暖问题,使得炉具容积增大,燃烧更充分、热效💫比进一步提高,缩短了食物的烹煮时间,在冬季的严寒中能够保存火苗,延长蓄温,卫生环境也显著改善。薄铁除了游牧搬运轻便,热得也快,这种炉具在春秋季因为烟道长防火功能提高,火灾隐患显著降低。

创新源于传承,实际上,早期的炉具并没有摆脱“图拉嘎”的雏形,稳固的四条腿,和向上的四条加强铁💃条,就是把“图拉嘎”的肋条改成了一周封闭的铁桶。筒🔯子上下没有封住,就是保持了对游牧环境各种燃料的兼容性。

使用旧俗

新巴尔虎右旗的西日夫老先生讲:据他父母说,民国期间铁桶炉子刚进入蒙古包时,并没有马上得到普及,和“图拉嘎”并用了好多年。因为炉子火焖在膛里头烧,老人们普遍抵制,就是不习惯看不见明火,认为把火和热都从烟筒吸走了,有的干脆把铁皮炉子扔在了蒙古包外面。完全改变使用明火炉灶的习俗也用了大约半个世纪的历程,一直到ไ“破四旧、立四新”。

其实扔不掉“图拉嘎”还有一个固化的旧俗,北方游牧狩猎民族都以火为尊,“图拉嘎”被视为“火神”所居而祭拜,更换蒙皮的炉子,难以通灵“神在其位”;如蒙古族巴尔虎人、布里亚特人的祭“火神”习俗,新娘娶入婆家门要祭拜婆家“火神”,新娘点起“图拉嘎”火苗昭示这家兴旺发达,“以火位定长幼活动范围”习俗等,主人在火位后侧,尊贵的客人和主人并列座在火位西北侧,妇女不能坐火位北侧,坐东南位等等。如生活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使鹿鄂温克人,男子可以住在撮罗子火位后边,女子可以住火位ಞ以南,不许火位以北,如有父母,父母则在火位北侧住,主妇和未满15周岁的女孩可以去神位附近,但要绕过火位来回走一条路去撮罗子“玛鲁”神位。


该画描绘了上世纪70年代蒙古族布里亚特牧民蒙古包内迎亲的场景。蒙古炉边有火钳和火铲子。过去娶新媳妇要给婆家神、火神和岳父母磕头,两侧的女人是两个伴娘。媳妇是不能说岳父的名字,如果叫和岳父同名的人只能说:谁的…谁谁ꦇ。(淖·额尔德尼、青格乐整✅理编辑的《民间艺人昂吉勒达瓦的作品》一书第140页。)

农历腊月23日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灶神节”,“灶神”、“火神”只是叫法不同,实则为一。均源自上古火崇拜。在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祭灶神,即官家23日祭“灶神”,民间24日祭“灶神”,呼伦贝尔草原上同样23日祭“火神”,但是旧社会牧民23日祭“火神”,官家24日祭“火神”。

时至今日,从“图拉嘎”到蒙古炉子,蒙古包里祭“火神”习俗一直延续了下来,同一草原地区,祭品和习俗各异,但草原上是各民族在“小年”这一天家庭聚会、吃饺子、෴打扫卫生等习俗也🌱深入人心,成为各民族共有习俗。

“图拉嘎”沿用这么多年有它存在的道理,除了节庆“仪式感”强,燃料长短大小通吃,三条腿的便于烧木材,四条腿带护栏的便于烧牛羊粪,室内💞升温🉐立竿见影,但缺点也同样突出。特别是雨季、无风天气,烟气从“套脑”(烟筒)排放不畅通,使用不到一周,蒙古包“哈那”、“乌尼”、都是黑不溜秋的包浆,搬一次家,需要弹灰,搽拭木件,全家老少大清扫一番,甚至人的皮肤也会慢慢熏成古铜色。


《有婴儿的新居》,该图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蒙古族布里亚特牧民游牧🍃毡房内的陈设情况。虽然用着带烤箱的炉子,图拉嘎仍然在少量使用。图拉嘎主要当锅架或者夏季在室外生火做饭时用。(淖·额尔德尼、青格乐整理编辑的《民间艺人昂吉勒达瓦ღ的作品》一书第150页。)

蒙古炉子的燃料使用离不开游牧环境,夏天主要烧干牛粪,(因为怕羊粪起层后羊热着了,羊圈需要几天挪一次,出不了多少燃料)秋季起圈里的羊粪皮和清扫每天早上的羊粪,(这个季节需要给羊保暖,挪圈次数减少),冬季和春季起羊粪砖、清𒁃扫每天的羊粪蛋烧火。蒙古炉子烧冻羊粪炉筒子,炉壁上冒着水汽,热腾腾的。但是烟气的确少了。

有的炉具可能质量问题或使用中铁件𒊎咬合空隙大了漏气就不好用了,也就出了牧区歇后语——“光冒烟,不着火的炉子”,来形容嘴勤腿懒,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基层干部。

陈巴尔虎旗牧民在营地使用烧煤的铁炉子,蒙古炉子80年代后期开始变成方形是因为冬季烧煤,需要民居用的方形成品炉盘炉篦来制作。方形也便于切割铁板制作。早期双炉门,后期掏灰的下炉门变✤为抽匣,减少了室内烟灰。2000年左右开始有带抽屉的炉子。

与时俱进的蒙古炉

1984年,根据布里亚特蒙古族、通古斯鄂温克族的俄式餐饮习俗,海拉尔市金属容器厂又专门设计了烤炉,烤箱连接蒙古炉子配套使用,该烤炉呈长方形,内设烘烤箱,可烤饼、面包、炉上还可以煮肉、熬奶茶、使用方便,节约燃料。该烤炉一经生产,广受欢迎,周边牧业旗牧民也喜欢使用这种炉具,有了烤箱等于增加了一个副炉子,在烤💞炉内热菜,热馒头等,拓宽了单眼灶的动能,方便了牧民生活。


该图表现了蒙♐古族布ꦓ里亚特人使用蒙古炉蒸煮马奶酒的景象。(淖·额尔德尼、青格乐整理编辑的《民间艺人昂吉勒达瓦的作品》一书第104页。)


这一页是“日常生活用品”,书上都是锡尼河西苏木昂吉勒之子达瓦老人(哈日嘎那姓氏)自己绘制的画,均为蒙古族布里亚特人使用的餐具。(ꦓ淖·额尔德尼ꦓ、青格乐整理编辑的《民间艺人昂吉勒达瓦的作品》一书第182页。)

过去,蒙古族布里亚特部、鄂温克族通古斯部及俄罗斯族等半定居半游牧的民族居住的地窨子木刻楞里有砖砌的烤炉子,游牧也有单独的铁皮烤箱,1984年开始产的烤箱是按照企业标准生产的产品。

遗留在鄂温克族自治旗蒙古族布里亚特牧𝓀民家的烤炉。原海拉尔金属容器厂生产,长度为59cm,宽度为24cm,高度为50ꦑcm。(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西苏木好力宝嘎查牧民布德扎布供图)

鄂温克民族苏木牧民在定居点砌的俄式列巴炉子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海拉尔金属容器厂蒙古炉子年生产能力1500个,年销售量300个左右,主要销往牧业四旗、烤炉式蒙古炉子销往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民族苏木。海拉尔区金属容器厂在鄂温克族自治旗西公社特木呼珠(今锡尼河西苏木特莫呼珠嘎查)大队建立了长期服务点,为牧民提供炉具维修服务。成立于1953年的海拉尔市民族用品厂在1982年,经自治区拨款,也生产了蒙古包多用炉子(炉体、炉围腰子、烤炉、散热器),成立于1956年的新巴尔虎旗右旗民族用品综合厂均ಞ生产过蒙古炉子,但产量较少。

在少数民族特需品生产“发展、维持、淘汰、代替”的原则下,民族用品也同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柴油桶炉子上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与炉圈焊接柴油桶制成的炉子是烧牛羊粪和烧煤过渡期间的炉型,采用柴油桶焊接,优点是制作简单、重量轻、整体强度高、便于游牧,但铁皮厚度不足,在牧区走包时广泛使用。(图片引自布里亚特公众号)

蒙古炉子是适应时代的产物,它的缺点也后来凸显:烟灰卫生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没有炉圈ꦇ,功能单一,突出取暖功能,弱化ꦰ了烹饪功能等。针对草地游牧轻量化设计,使用羊粪砖、木材等高热量燃料会加快损耗,两三年就会报废,更不能烧煤。

上世纪80年代初呼伦贝尔牧区包产到户后牧民逐渐开始定居,畜牧业生产方式从靠天养蓄向建设养蓄、科学养蓄转变和煤炭工业开始兴起的背景下, 蒙古炉子又一次更新换♈代。1980年,经过海拉尔区金属容器厂重新改造后,铁皮加厚,安装了炉圈和炉篦、双炉门,有独立灰仓。这些显然受到了居民砖砌炉的影响。不仅取暖面积增大,又可燃烧煤、牛羊粪、木材、柴草、并且消除了烟尘飞扬的缺点。国营农牧场也使用过旧柴油桶制作的蒙古炉。过去的游牧是一周左右就要挪一次包,现在一年去一次夏营地转场,可能只挪两次包,农用车运输,炉子重量可以忽略不计了。

现代蒙古炉。(图片引自布里亚特公众号)

而今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虽然全部定居,畜牧业作为传统产业,牲畜仍需要季节ꦺ性转场抓膘,解决草畜平衡问题,因此,草原畜牧业只要存在转场,蒙古炉子将伴随⛎着蒙古包继续发挥作用。

2008年,陈巴尔虎旗牧民在蒙古包。




来源:陈巴尔虎旗博物馆公众号

编辑:王莹

监审:刘贺楠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微信公众号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ಞ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您可能还会喜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