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一下子,国内的CD唱片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1:1CD直刻。一张CD卖500多。什么是1:1CD直刻,1:1直刻到底是个什么鬼?看看宣传词:
由于1:1的速度直刻母盘比工厂里印制的CD效果还原度要优胜很多,其原因是普通CD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太多的环节,信息量比直💜刻母版CD比较,大概损失20%。所以一般的成品CD效果高低延伸不够,中段通透密度不足、层次模糊、场感平板淡薄,听感乏味。
1:1直刻母版CD 品质优秀,特点表现:
1、音乐 信息量充沛,声响丰满扎实有力;
2、低频速度 迅猛有弹性,高低延伸连贯自然, 高频水分足;
3、场感开阔,层次分明、 定位准确、充满动感;
4、音色爽朗悦耳、柔和通透亮丽、质感强烈、充满活性、现场气氛浓郁逼真。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500多元值不值?
但事情真的是所谓的那样吗?
这里我们准备抽丝剥茧,回到事情的本质,把这个CD制作过程还原下:
要知道,一张CD唱片的诞生经历了三个主要的环节,即录音(Recording),混音(Mix),Wave制作(Mastering)三个环节。很多CDꦬ在碟片上对这꧑三个过程会有标识,如AAD,DDD,ADD等。A 代表模拟方法,D 表示数字方法。AAD 即表示录音采用模拟录音,模拟混音,数字制作。显而易见,对于CD,永远采用数字制作方法,最后的成品是16bit44.1kHz采样的WAVE或者AIFF文件。
很多人对于录音,混音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但对于制作却不大了解。我这里详细说明下,经过混音后的母带,其实其频率范围和动态范围是非常高的。比如,他的动态范围可能达到24bit,即144dB的动态范围(理论上1比特对应 6dB 左右的动态范围),实际的动态范围也常常超过100dB。而CD因为采用的是16bit,其动态范围最大也只能达到96dB左右。怎么办,只能压缩原来的动态范围。所以压缩是Master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他处理还包括电平调整,EQ,音轨间的间隙以及消声等等。这些处理完了,就形成了一个CD的一个整轨WAVE文件,接下来就可以送给CD制造公司进行母盘的制作以及CD碟片的压制了。
所以,我理解的1:1直刻就是这个WAVE文件直接通过刻录机写到CDR介质里,而🤡普通的CD是需要将这个文件先制成母盘(母盘一般玻璃制作,激光直写,非常慢而且非常昂贵),母盘制作父盘(也有人叫负盘,用母盘上面电镀一层厚厚ꩲ的镍,毫米级的厚度),然后复制父盘,用复制品进行压片。一张父盘复制品通常压1000来片就要报废更换(不会用母盘父盘直接压片,因为它们太贵了。
看起来是不是正片负片来回倒腾,非常复杂?确实如此,压片过程对机器和环境要求非常高,因为空气中的一颗灰尘就会造成数据的损伤。好像文中说的有🍸点道理。
但和所有的忽ꦰ悠文案一样,就是用一点点事实,并进行无限放大。俗话说的好,不讲剂量,光讲毒性就是耍流氓!
CD在标准建立的初期就考虑了这些因素。CD有纠错机制,也就是说,哪怕有一点数据错误,它自身可以通过纠错机制矫正回来。其次,CD数据的存储并不是连续的,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因为一颗灰尘可以对好多数据造成损伤,如果这个损伤集中在一🧸个地方,就像你老在一个地方薅羊毛,那个地方就会比较明显,但这个损伤是分散到好多数据中,每个数据只损伤一点,可以无损纠正回来。因为无损纠正的能力是有限的,只能纠正不超过2个bit的损伤。另外,现在CD的压印技术是很先进的,尤其是哪些名厂🍌,如德国和日本的压片技术,而且其实国内的压片技术也不差,其缺陷率非常少非常少,基本上以零缺陷来形容也不为过。毕竟,现代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CD压片技术的升级,其中的纳米压印技术也在半导体制造公司得以使用。可以做么说,只要你找一些靠谱的压片公司,做出来的CD碟片缺陷数低到完全可以忽略。你CD上的音乐和母盘就是一模一样。
如果按照开头所说的,有20%的损失。我不知道这个20%的损失指的是上什么?如果有20𒁃%的字节出现错误,那🔯绝对是不可想象的失真了,几乎全是刺耳的噪声,没法听的。事实上,CD的误码率非常低,我记得误码率大概是十亿分之一的水平,即master制造完成后的WAVE文件几乎能够非常完美地复制在CD上,不会有一个bit的差异。这就是现代制造业的伟大成就之一。但凡正常发行的CD唱片,靠谱点的公司,是没有这方面的的担忧的。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1:1直刻就是智商税!
我能理解现在CD൲正处ও于末世,唱片公司挣钱不容易,但如此违反常识薅羊毛,把众发烧友当成傻子,这吃相太难看了。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