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间”故事|赵逢利俺家的蒜臼子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从我记事起,在我们家里就有一个不起眼的蒜臼子。这个蒜臼子是青石材质的,是我上一辈的老石匠用锤子和钢錾纯手工打制而成的,显得ജ笨拙而✨又土气十足。历经几十年无数次手工使用的磨砺,这个蒜臼子的外观已经很顺滑了。这种餐具在我们农村家庭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家家必备,并不是稀有物件。当然,除了石质的外,现在也有陶瓷、木质、不锈钢等材质的。但从实用角度来讲,还是青石材料的最好用,兼具易存放、易清洗,结实卫生等优点。

根据母亲的回忆,屈指算来,我们家这个古董级别的餐具,年龄比我三哥还大。家中的各类器具,除了父母结婚时的橱柜和木床外,就数这个蒜臼子历史悠久了。虽说它并不美观显眼,没有什么光彩照人的精致外表,但在当时物质匮乏且人口较多的大家庭里,它却是我们全家人饮食方面的必不可少的“重装备”。说它重,不仅是说石头的材质重;更主要的,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锅碗瓢盆刀铲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各类餐具,共同奏响了农家大院里节奏欢快、清脆响亮而又充满生机꧋活力、饱含烟火气息的交响曲。虽然它并不是我们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在那个年代,餐桌上有蒜臼子登场,意味着不是过节就是家长要给我们改善生活啦!从这方面来说,它的地位好似古装戏曲里万众瞩目的丑角,虽然不是主角,但位置也很重要。

逢年过节自不必说,下水饺、蒸包子、捏馄饨和调凉菜时,都要用到这个蒜臼子捣(我们本地的🧔方言说“chuài”,但词典上查不到这个音和意统一的字)上一窝子辣椒蒜来增加胃口。就拿平日里喝顿面条来说,在那时候也算是比较隆重奢侈的改善生活了。

夏季麦收之后常常是骄阳似火的高温天气,毒辣辣的太阳驱赶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往往让人头晕脑胀、心情烦躁、食欲不振。为了让全家人吃饱✨吃好,母亲这时候就会和父亲提前商量着计划当天中午全家人喝顿面条。本来,最可口的面条应该是纯白面的,但由于当时家里人口多,麦子收成少,母亲在和面时往往还要再掺上一半的地瓜干做的黑面。这种面条煮熟后ܫ粗糙且发黑,口感虽然有点甜味,但还是不如纯白面做的面条香软可口。

到了中午,我们父子几人从地里干农活回来时,母亲在家就已经将面和好了。做面条的工序一般是和、揉、ﷺ擀、切几个步骤。切完后要把面条错落有致地分摊在桌面或秫秸做成的圆形锅拍上。说起来简单,但从头到尾真正做起来,也很累人。因为要想下熟的面条好吃筋道,就要用力把面团揉硬,如俗话说的“瓤扁食、硬面条”。母亲往往前后要花费半个多钟头才能和好三四个面团,我们弟兄几个都眼巴巴地期待着面条早一点下锅。因此,不等大人吩咐ꦬ,就自觉地做各项帮手:有择菜洗菜的,有帮着生火拉风箱烧锅的。

全家人数我年龄最小,往往就选择简单的剥蒜洗青辣椒,弄辣椒蒜。步骤是先将一两个辣椒放入蒜臼窝子里,用沉甸甸的蒜锤把辣椒捣碎后,再往蒜窝子里陆续添加适♒量剥好的蒜瓣。将辣椒和蒜瓣一块捣碎后,加上适量的盐、味精和酱油,用筷子搅拌和匀后,就能用小勺挖到碗里备用了。开始捣蒜泥时,辣椒和蒜瓣容易迸溅到臼窝外面,所以父亲就教我先放点盐,这样再用蒜锤往下捣时就不容易往外迸溅了。等母亲将面条下熟后,用筷子给每꧙个人把面条捞到碗里,我们再把辣椒蒜和在面条里,吃起来别提有多美味了。一家人这时候只有围着桌子“吸溜吸溜”吃面条的声音,都顾不得说话了。真是满口生香、一饱口福啊!

参加工作以后,我在家乡的县城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自己的住房,我和妻子只好租住两间独立带院的平房作为婚房。后来也是在这两间简陋的婚房里,我们的女儿出生了。结婚没多久,我吃饭时突然想起来🌃好像少了点什么,不能尽情地吃饱吃好。原来,我发现家里缺少ཧ了在老家时陪伴了我很多年的那个默默无闻的蒜臼子。于是,在一个休息日的上午,我独自一人专程坐上了一辆开往城东老家集镇的公交车,并在集镇的公路桥头上,花了大概十五六元钱,挑选了一款和老家里那个外观大小基本一样的青石蒜臼子,也有一个带圆孔的手把柄。之后我便兴奋得如获至宝,坐车把它带回到自己的小家里。从那以后,这个简易的餐具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和生活乐趣,使得我们的日子增添了一番滋味。我们不仅用它做常吃的辣椒蒜、鸡蛋蒜,还可以将炒熟的花椒、花生等碾成细碎的粉状或糁状,以备餐厨使用。

之后的悠悠岁月里,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又利用国家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优惠政策,我们陆续更换过四次住房。每次搬家时,我都要将蒜臼子这个重量级的宝贝小心翼翼地带到新家里。我之所以对它如此情有独钟,是因为一方面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仍固执地认为自己亲手做的辣椒蒜更新鲜可口、经济实惠、味道独特,不会有任何多余的添加成分,是任何一种其他调味品或副食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我也想通过这一实物,让下一辈的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家风,珍惜当下,常怀惜福感恩之情。诚如朱子家训所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现在我们的小家庭已经住上了一百五十多平方米的花园式商品房,并配有电梯,宽敞明亮,十分便利。水电气暖等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小区内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如同置身于幽静的森林公园中。我从小使用过的蒜臼子,在那物质贫乏的漫长岁月里,给我们全家的餐桌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美味和欢乐,陪伴着我们弟兄几个健康成长,各自成家立业。今天,这个朴实无华的青石蒜臼,依然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亲密伴侣。虽然这个原始、简易的餐具似乎与现代化、数字化的各项家居设施♉有点不太协调,甚至于显得有些简陋另类、格格不入。但正因为我对它的长久执着偏爱,才使它见证了我们全家人的生活由困苦到富足,见证了我们国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生活几十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长足发展。

(作者:山东枣庄滕州市公安局龙泉派出所 赵逢利)

来源:“学习强国”滕州通讯站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滕州市公安局龙泉派出所

责任编辑:马颖 徐琦 叶珊 相东 张静 郑志侠 李润杰

转载:郝凤婷

审核:郝林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您可能还会喜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