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单位给每个员工发了一张图书卡,是全国工会的职工书屋,也就是数字化“电子书库”。互联网的兴起,让阅读渠道更加多样化。
6月初,亚马逊宣布Kindle即将退出中国,我体会到一个时代的结束,电子阅读器的衰败,作为读书的工具,电子阅读器虽不是必需,但又不愿意缺失,当年“纸电同步”的口号忽如昨日黄花,就我个人来说,已经很久不用了。眼下我最常用的读书途径来源于“微信读书”APP,随时♏随地💞,方便省力,还能查阅书友们的心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使我结交不少同好的“心灵之友”。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上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叫《黄生借书说》,因为当时教语文的老师是南方口音,那句带着加重口气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幼年借书而不可得的惆怅,中年肯“公书”与黄生的勉励,让我从此对书也倍加爱惜。
上小学的时候,老地道口附近有个《小书局》,是借阅小人书的地方,窄小的胡同里摆几个长条凳子,我和同学就坐在凳子上翻看小人书,几本书看完天已经黑了。后来学校分发借书证,借书地点就在郭庄子卫生院附近的小胡同里,好像是个街办的小图书馆,里面大部分都是童话书,也有部分世界名著。我和同学经常去借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都是在那个时候读完🧸的,我写的《大严寒和小严寒》的读后感还被老师当作范文在作文课上朗读。

刚上初中的时候,我喜欢逛旧书摊,就在老地道的《新华书店》附近,书摊随意摆着很多历史书籍,年代久远,封皮泛黄,仅卖一、二元一本。我喜欢旧书的沧桑感,翻开来读,就像和古人对话,有种穿越的神秘。《三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这些古代公案类小说让我爱不释手,陆陆续续把《小五义》、《包公案》《刘公案》看了个遍。

逛书摊很上瘾,“论斤买书”更令我兴奋。就像买米面一样,选好书上秤称,六毛钱一斤,每次都能搜刮五六本回来。后来发现大部分都是盗版书,我既然不搞收藏,随便看看还是可以的。金庸全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就是我看过的盗版书之一。古文化古玩城前两年☂有个旧书市场,叫“文化小城”,去过才知道是买卖旧版收藏书的集散地,并不是老书迷记忆中的纯旧书市场了。

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坐落在长江道,我上高中时和同学来这里买过学习辅助教料和工具书,图批市场ꦦ很大,人非常拥挤,过道、门廊里都堆满了书,这里的书一般都打七、八个折扣,有年代久远的书甚至一两折就能买到,非常划算,而且没有🅷数量限制,很适合学生和爱读书的人。

从2000年开始,“三宫书市”发展成华北地区最大的旧书市场,这里可以淘到与书有关的一♏切,线装古籍、碑帖拓片、名人字画、信札票证、期刊报纸甚至是连环画。就像北京的潘家园,摊多人多,熙熙攘攘,在这些无人问津的故纸堆里有着温馨的儿时回忆,画册上城市的旧影让尘封的记忆瞬间重现。

我初上班的地方离烟台道古籍书店不远,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我就直奔古籍书店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印刷的四大名著的老版书,后来在这里陆续又买了同出版社的《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一本《古今小说》才6块多钱,这套古书至今还在书架上珍藏。
闺女上小学的时候我带她去东北角的新华书店,这里书全而且近古文化街,连游玩带买书一举两得。后来我俩去图书大厦,因为环境好,还可以席地而坐地看书,只是书的价格略高。再后来我在“亚马逊”和“当当网”🦩上买书,每到寒暑假,我都让闺女列一张书单,在网上购买纸书来阅读,我也时常买一些古书,“亚🔜马逊”时常有促销,价格不贵,从小学到高中,闺女读过几百本书,几乎都是我网购的。
不知𓄧何时,电子书兴起了,阅读器代替纸质书成为新型读书工具。慢慢地,微信读书等软件让手机阅读成为了大众首选,随时随地随意,基于关系链的阅读网逐渐代替了单一的阅读器。“ౠ让阅读不再孤单”成为可能。
从“借书”到“自由下载”,经历了一百多年,读书买书是个永久的话题,刚刚听闻“鼓楼书市”又重新开ꦗ街了,旧书市场的记忆又回来了,我准备找🦋个不太炎热的周末,前去逛逛!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