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涵江发展最新动态,涵江社会最新消息。
欢迎关注,涵江时讯一手掌握!

《莆田乡讯》2022年3月号(乡土)

集奎古街:沧桑古官道上的老街
文/李福生 图/范将

集奎古街入口
白塘镇ღ集奎村是一个古村落,这个村落东连后宫村,西接周墩、江尾村,南邻上梧村,北隔海道与涵西街道涵西楼下、延宁社区相望。有一条狭窄而短小的古官道穿村而过。
古官道上有一条不足二百米长的笔直小街,小街两旁清一色老屋鳞次,商铺栉比,其中有不少古朴又典雅的明清古民居。在小街的两头有2座宋代洋尾人李富建造的石桥,北面的新桥宏伟壮观,粗犷奔放,跨海而立;南面的万寿桥则纤巧秀丽,卧波飞架,蛇𝔉挪曲抑。小街两头还各建一座桥头堡式的骑楼观音亭,飞檐翘角,香烟缭绕。古街老屋,古桥亭阁,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据史料记载:北宋前,集奎还是蒲草茫茫、沟海水交集,属于没有什么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有条古道贯穿全境,是莆田南🍌北洋与沿海地区往来涵江的必经之路和交通要道。先民们在此兴建“龙头里社”,后乡人渐渐围聚而居,所以有“未有村,先有宫”之说。村沿古道两边排开,形成直形古街,取名“直街”,因莆田方言谐音的꧟缘故,村名遂演变为“集奎”。
古官道🤪北面的新桥地处集奎村与涵西街道楼下社区新桥头之间,北有涵江海岑前码头,南有孝义❀里直街(集奎)。这里曾是通向莆田沿海地区最繁华的地方,亦为官道必经之路。新桥原名涵江龙桥、集奎龙桥,始建于宋建炎(1127—1130)间。时沟水横溢、海水肆虐,时常将过往的人畜卷入水中,民众喊天求地、叫苦不迭。距此不远的洋尾村,有一个叫李富的大善人,瞅在眼里、痛在心里,立下誓言,要为父老乡亲解决这个过渡难题,他召集工匠,修建此桥。
港道处,沟深面阔,时有海水涨退,沟水洪浪纷涌而来,给建桥造成很大的困难,李富亲临现场指挥。为方便筑桥工匠们的施工、休息和膳食,特地在里社旁建了一排工棚。为祈求施工顺利,他们特地用樟木雕刻一尊2尺多高的水神奉祀于棚中。早晚出工和收工𒉰时,均会祈求祷告。说来也奇怪,此后施工越来越顺利了。
桥梁竣工后,李富感恩神灵护佑,就地盖一座130多平方米的上下厅社宇🧜,祭祀水神。新桥建成犹🐓如巨龙横卧港道南北,集奎地势如龙之首,李富便取桥名为“龙桥”,取社名为“龙头里社”。竣工之日,由李富主持庆功典礼。
明代倭寇袭占莆田,烧毁新桥。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三一教主林龙江募捐,派门徒凤山寺慧性等人𝔉负责重建龙桥(也有说是凤山寺僧慧性募捐修复)。据说当时施工难度非常大,慧性前后两次祈求海神相助,才得以顺利完工。由此,更名为新桥,一直称呼至今。
“水满江千月色遨,画船夜静泊新桥。舟横苇岸明渔火,客语篷窗候晚潮……”新桥桥下海道宽达30多米,建有筏形墩3座,高8米,桥长58.3米,宽4米。新桥历代有重修,桥面水泥栏杆为20世纪60年代重修。1987年6月,新桥列为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新桥列为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集奎新桥
据村里老人传说,明代,邻村梧郊儒士吴兆元曾夜宿里社,后酬赠“奎宿光临”巨匾一块,笔迹遒劲端正,寓意深奥:“奎宿”乃天上的“文曲星”,自豪地说文曲星光临过此社。数百ꦅ年间,此匾一直悬挂龙头里社正中,后来被一群良莠不分之徒毁没。
清乾隆年间,里中有一位姓游名东升的官员,也曾捐款重修龙头里社,扩建两侧避舍,增祀南北斗星君。其中,南斗星君用“小木宫”奉之,悬挂于前梁间;北斗星君是泥塑金身,约二尺多高,其貌既慈祥又严肃。当年开光择日于农历四月廿七日,故每年这天,里中都要举行隆重⭕的朝拜和请神仪式。
清末,世称“戆直御史”的萩芦梅阳江春霖,归里后寄寓集奎姻家曾益斋处,常与曾逛谒里社,为里社撰写围屏一套(八面),其中有:“奎宿呈祥,雄邑挺英”之句,该围屏系是曾家捐款,用上好木料精雕细刻而成的,油漆贴金,鲜艳夺目。平日🦄由曾家保管,每年元宵、四月廿七日、八月廿三日都陈列社中,今惜无存。
“门第朝桥万寿道,庙🌜楼映水千福源”。集奎万寿桥,位于集奎古官道南边,南戏台之后,桥社相连。李富捐建后,历代有重修,桥为石梁式,9墩8孔,长47米,宽2.1米,净跨43米。桥跨沟而建,桥栏石条用榫卯相接,平面石梁桥建得婀娜多姿,与庙宇、古榕、垂柳、流水、人家等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水乡生活画卷。清代又建桥头亭1座。1992年9月,列为涵江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桥
在这条古老而狭窄的古官道上,功德祠夹落其间,坐西朝东。功德祠内藏一🌼通明万历十六年(1588)立的《重修涵江新桥记》碑,这碑记载涵江新桥被倭寇所掠毁𝓡,和尚慧性募修的事情。村民感慧性师修新桥的“功德”,并祀慧性。
功德祠建筑三进,中轴线为前殿、天井、拜亭、主殿。前殿面宽3间,悬山顶🤡,有一条前廊,廊前一排木质栏杆,进了大门直透天井,左边祀梁普耀、陈智达、董直庵、陈聚华木主牌。右边祀“法会宗亲”木主牌。天井中间后部是一座拜亭,四柱,歇山顶,虚空处祀一𒐪尊弥勒佛,回向处奉一尊儒道释教主三身合一金身,两尊皆为坐像,漆金。拜亭紧连主殿。
主殿抬梁硬山顶,面宽3间,进深3间,前为八扇花格门,中间四金柱,神龛上主间奉祀教主林龙江,左为张三丰,右为卓真人,前有金如人、玉如人两尊立像。神龛左为卢文辉、朱慧虚坐像金身,右为林贞明、张丰都𝓰坐像金身。左边还有雷声普化天尊和慧性像,ꩵ右边有张玄檀、韦驼和戚继光像。
功德祠大门上一方大匾书“功德祠”三字,拜亭一方蕉叶形匾,上书“瞻拜”。主殿大门上一匾“功德祠”是近年重修时,省老领导黄明书写的行书。殿内还有两方里人书画家陈鹤书写的“道统中一”和“道明三氏”大匾。1995年被涵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集奎古官道自架上这两座古桥后,随之客商云集。这条古官道上的古街是南北两向,以前商铺鳞次栉比,一家接着一家,有经销小百货、京果、日杂、服装、饮食、药店等商品,店铺之中还不时夹杂着从事老手艺的店铺,如五金、理发、裁缝、修锁、木工、做灯笼、车木……古街上最多的是曾氏人家,但也纷杂住着不同姓氏的人家,没有血缘关系,却充满亲情,彼此间的称呼是:曾伯伯,蔡大嫂、郑叔叔、朱阿姨……深情呼唤中透着浓浓乡绪。古街不远处有海上交易的古码头,它见证古时候这条老街逐渐成了繁荣的海产、农贸街市。随着涵江海岑前港口海上贸易的日渐繁荣,这条古街客商云集,店铺林立,交易繁忙。“日中为市始列🌸肆”,古街、古码头从此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明清古民居
如今,集奎沿涵江新桥头一侧有一条百米🦂多长的街道,两边分布着40多家专门经营海味干货的店铺,经营的品种有本地的紫菜、海带等,也有浙江的虾米、丁香鱼、鱼干、对虾干等近百𝄹个水产海味干货。每天天刚亮,各家店铺的海产干货上市,只见商铺的伙计们肩扛手推干货补充货源,前来挑选干货的顾客川流不息,到处摆满了海带、紫菜、虾米、鱼干等海产品。这里的干货质量好,价格便宜,吸引一大批客商前来选购,年成交金额数亿元,它已然成为全省最大的海味干货批发市场,特别是这里的虾皮、丁香鱼干和紫菜海带批发量是全国最大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条街上的各种莆田风味小吃小摊有序排列,形成涵江特色小吃一条街。“粿洒”“擦粉”“江口卤面”“炒兴化米粉”“蚮猴”“煎包”等风味小吃明摊亮灶,摆设简朴,即坐即食。还有一摊摊小吃推车摆在路边等待食客们的到来,小火慢熬的老鸭汤鲜浓无比,砂ꦬ📖锅加上粉丝和自己喜欢的配料,最后再淋上几勺老鸭汤,那画面真是幸福感满满;这里莆田传统卤味和“春卷”“油条”“蚮饼”等油炸类的小吃也是不少人的选择;还有饱腹感很强的卤面和炝肉,看着都让人嘴馋不已。
新桥头小吃一条街上的风味小吃不仅以其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广受ﷺ欢迎,还由于它的经营方式灵活,商业道德端正,受到消费者的信赖。经营风味小吃的基本上都是个体劳动者,夫妻摊、父子担,小本生意,每个经营单位一般只做一两种产品,直接面向大众,薄利多销,食客花钱不多,又吃得满意。许多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回到家乡观光、探亲,考察投资环境,他们也会慕名前来品尝。
编辑|关淋 编审|林亦霞
投稿

主管丨涵江区委宣传部
主办丨涵江区融媒体中心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发货联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推广引流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备注:发货联盟引流学习; 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推广引流技术课程免费分享!